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民风 > 正文

福建风土人情?

2023-01-07 08:53:33  来源:网络   热度:

福建风土人情?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但福州的清明节却有其独特的风俗,每年清明节前后,福州市民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培土。扫墓完毕后,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邻人说明本户已履行了扫墓祭祖的责任。

福州人扫墓祭祖还要供奉的供品,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供品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稞”,所以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稞,如今,清明节前后,街上店铺也大量出售菠菠稞。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稞皮,以豆沙、萝卜丝等做成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倒是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稞以春天的绿意,扫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稞就成了很好的充饥的点心。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居住在福建的客家人与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一样善唱山歌,用客家山歌表达他们的生活、劳作和情爱等情感。客家山歌是用客家人的口头语言演唱,融含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枝一秀。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大多是山野峻岭,男女共同劳作,没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地位差别,客家人大都纯朴耐劳,客家人这些独特的背景和文化,也影响着客家山歌。

客家多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南部山区,日常生活工作都与山有关系,客家妇女与男子同样从事着山间的各种劳作,在长期的山间劳作中,用山歌互相倾诉表达是自然中事。客家人因居住在山区地带,劳作辛劳,一旦走到田野山谷中,不免感到心花怒放,唱几首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客家人因没有其他较为普遍的民众娱乐,而唱山歌正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所以客家男女对它都有共同的喜爱。在客家社会里,旧礼教束缚也很严,由于在家里拘束过严,到了山间就精神得到了解放,所以会自然地唱起山歌来。

龙岩客家婚嫁习俗

生活在龙岩的客家人迎娶婚礼别有风趣,男方迎亲队到达女方家,新娘出门要站在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客家民间称为“过米筛”,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立业。接着要背新娘出家门,上车轿时新娘的兄弟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到达男家后,新娘要在手捧盛着柑橘吉祥圆盘的伴娘牵引下跨过火红的木碳炉,表示“火红兴旺”,进入厅堂拜堂后,即入洞房,婚宴开始。

泉州民俗风情

泉州地处我国福建东南沿海,古为闽越族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千百年来泉州民风淳朴,文教昌盛,人们勤奋坚毅,知礼乐善的遗风世代相传,形成独特的泉州民俗民风。

宋代初期,泉州海上交通贸易繁盛,成为“万国衣冠”的时尚之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重镇,不少外国商贾、传教士择地而栖,安居乐业。多种宗教传入,与本地儒道教传统文化相渗透,寺院庙观教堂遍布,信仰逐步世俗化,形成中外多种文化兼收并蓄的泉州民俗习性。

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外来风俗文化的交融,构成泉州独特的文化风俗氛围。诸如衣食住行、婚丧喜庆、岁时节日、信仰崇拜、礼仪风尚等,更多体现出文化古城和著名侨乡的风俗特色。解放后,泉州人在政府引导下,崇尚科学,革旧立新,社会风俗趋向文明进步。

宁德民俗风情

福建宁德市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从唐朝开始,畲族先民从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一带陆续迁移到福建东部,目前闽东宁德畲族人口有17万人,分别占全省畲族人口的二分之一、全国的四分之一。闽东畲族分布9县124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现设立8个畲族乡和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有畲族聚居行政村203个。

畲族作为一个古老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形成了鲜明的独特的习俗风情。畲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通用汉族文字,他们自称“山哈”,意指居住在山里的客人。畲族人民喜唱山歌,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常以歌代言,以歌传情,歌颂劳动, 表达爱情,唱述本民族历史和神话传说等。畲族传统节日、婚俗、武术、医药等也别具一格,富有民族色彩,为闽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福建民风民俗资料

福建民风民俗资料

福建有哪些民风民俗呢?为了满足各位的好奇心,下面为各位整理了福建民风民俗资料,以供赏析和参考借鉴!

【1】福建民风民俗资料之福建怀孕习俗 媳妇怀孕使家中充满了喜悦,对神佛的膜拜更虔诚了。除了祈求神明保佑胎儿健康发育之外。对孕妇更是关怀备至。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厦门人都很重视孕妇的营养。公婆不时在可口的正餐之外炖鸡汤、猪内脏、黄花鱼等,和之以俗称十三味的中药,给孕妇补养。临盆前还要吃几次猪肝炒老醋据说能防止胎衣不下、厦门的俗话中早有补胎好过补月内(产后)的说法,这说明厦门人早已懂得了孕期营养的重要性,抛弃了从乡下带来的孕期仍然稀饭场配菜脯,坐月子才大补的不科学陋习,消除了孕妇临盆时因营养不良、心力衰竭而造成的生命危险。经济条件好的人家都尽力而为。在给孕妇补养时,也考虑到可能对胎儿的不良影响,因此有些食品是禁止给孕妇吃的,如说吃鸡时不能吃鸡脚,吃了会生下手脚卷曲如鸡爪的孩子,不能吃兔子肉,吃了会生下兔子嘴(帮嘴)的孩子。不能吃麻雀,吃了,生下的孩子长大了会好淫…等等。这些禁忌,现在还是盛行的。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幸福,现代的妇女也宁信其有,而不肯吃这些食品了。这当然是不科学的,但却反映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怀孕的妇女,有的会有强烈的妊娠反应,呕吐、畏冷、身疲,厦门人称为病子。此时孕妇嗜酸味食品,婆家更是精心照料,每日点心不断。宁可吃了吐,吐了再吃,而不能不吃或少吃。

其次是慎防动着胎儿。有了身孕的孕妇,禁行房事,不提重物,甚至说也不能看别人搬运重物,否则会动胎小产或难产。家中妇女有了身孕,除了平时经常挪动的物件之外,家中特别是孕妇房中的家具都忌搬移。据说胎神无所不在,说不定它正附在所搬动的那件器物上,打扰了它的安宁,会招来报复。在器物上钉钉子,更是绝对禁止的。万一钉到了胎神的身上,就会报应到腹中胎儿身上的相应位置,使胎儿或瞎眼,或臭耳(耳聋),或瘸手瘸脚。这些自然也都是无稽之谈。孕妇房中要挂美丽、健康、活泼的婴孩图画,每天细细观赏,向冥冥中的神明默析心中向往的婴儿形象。据说这样,股神才会在孕妇腹中塑造出如意漂亮的胎儿。这只是一种美丽的幻想、孕妇忌看丧家的热闹,因为在那场面,歪心的小鬼多得很,会冲煞胎儿。万一动着了胎儿,孕妇无端腹痛,那一定是触犯了神明,就要请司公来吹螺号,撒盐米,去邪除煞,或到开元路的土地公祖庙乞符烧灰,掺在水中,让孕妇服下,据说还挺灵验的,但毕竟是违反科学的迷信。较有知识的则多用十三味中药来安胎。旧时只有富裕人家才请得起医生,贫困人家只有求神一条路。孕妇怀胎十月,确是冒着很大的生命风险,当时在妇女中盛传着这样的俗语;不生不值钱,要生生命在水沿。深刻地揭示了旧时妇女惶恐的心境。

孕期保胎的这些措施,避免孕妇进行重体力劳动,过劳而损身;避免外界刺激,给孕妇创造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这些都是有科学道理的,有利于母子的健康,至今仍为民间所推行。迷信的做法尚未绝迹,但是绝大多数的公婆和孕妇都已懂得上医院求医,绝不再拿生命开玩笑了。孕妇定期上医院检查,已成定俗。不生育的仍然不值钱,要生生命在水沿的悲惨命运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厦门还有一种很有趣而不科学的风俗,就是孕妇不能同坐一条凳子。据说,两个孕妇同坐一条凳子,腹中胎儿的性别就会互相交换.叫做换胎。世俗重男轻女,倘若以阳换阴,岂不冤枉。虽然谁也不清楚自己腹中胎儿的性别,但人人都很自信怀的很可能是男婴,别人怀啊那就不知道是鸡还是鸭了。这种换胎的禁忌,孕妇应该早领会,婆家更是时时提防。孕妇上妇产科例检时.挺着大肚子的孕妇走累了,到医院往往一屁股就往候医的长凳上坐下去,倘若那条长凳上原先坐着的孕妇马上像玩翘翘板似的"起身站起来还好,否则刚坐下的孕妇立刻就会受到陪同的妇女的阻拦,不是说凳子不干净,空气不好,就是说走得喘喘的,不要马上坐下!待寻到一条无孕妇的凳子,才让坐下;一有别的孕妇来坐,又要即刻起身,弄得孕妇满心疑惑。老脑筋的婆婆,如果碰上了不善领教的媳妇,往往心急如焚地说:总是乱坐,以后换到一个‘查某’(女)的就’息德’(倒霉)了!

除了防换胎的禁忌外,厦门人还喜欢在冬至搓汤圆的时候卜问生男还是生女。冬至挂的汤国是祭祖的吉物,旧时人家平时饮食都是很节俭的,冬节做汤圆算是一种好料了。平时难得做,这时却一大簸箕一大簸箕地做,煮好了吃上好几天。全家老小都围拢来搓汤圆,家有孕妇的家长,往往在汤圆全部搓好后再数一数。如果汤圆的总数是单数,就意味着胎儿是男性;如果是双数,则是女性。无知的小孩往往会问:这怎么数得完?家长数完了又问:一人可以吃几粒?机灵的女孩往往手中握着一个大汤圆,注意地观察着家长的神情。家长数完数后,眉头不展,她就一张开手说:我手中还有一个!家长脸色马上转阴为晴。倘若家长喜上眉梢,她就悄悄地一掰为二,报告她手中还有两个!让家长吓一跳!搓汤圆,数单双卜性别的习俗,时下仍流行不衰。数得单数的高兴,数得双数的也有阿妈做,不管今后应验不应验,都喜气洋洋。古老的习俗将人们对即将降临的新生命的憧憬推向更具体更形象的臆断,不管是天上的太阳,还是水中的月亮,带给人们的都是吟咏不尽的欢快乐章。

【2】福建民风民俗资料之福建风俗文化之“尾牙” 福建“尾牙”节

尾牙是闽南地区的汉族传统节日,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每月的初二、十六,是闽南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尾牙的由来

牙的涵义

「牙」是汉族民间祭拜土地公的仪式。传统习俗中,作生意的人在农历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须准备一些三牲四果、香枝与纸钱等、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在牲礼当中不可少的是一只雄鸡拔毛煮熟的白斩鸡,这是用来象徵生意兴隆的。而祭拜後的菜肴可以给家人或员工打打牙祭,因此也称为「作牙」;农历的二月二日是头牙,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

作牙

「作牙」的起源出於善良的社会风俗习惯,代代相传。所谓「牙」字,为「牙旗」之简称,因古时荒地满目,未经开垦之地,时有相争开拓,致有格斗、殴打等事发生。为识别起见,各地区(或军旗)之西边,均画有兽牙之形状,如牛角、羊角…等,以代表各地区之人员,或族人,或者军队的标志;至於古代商场的买卖介绍人,往往被称为「牙郎」或「牙侩」、「牵钩仔」,故商人向「牙郎」们请客致谢等方式,拜祭土地公的节目,称为「做牙」。

头牙

头牙也正是土地公的生日,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一般农家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举行「春祭」,祈求一年五谷丰收并祝福土地公万寿无疆;八月十五(农历不分日或号)还要祭拜一次,称为「秋祭」,在五谷有了收成时感谢土地公赐给人们的丰收。土地公是老百姓的守护神,崇拜土地公是根源於人类对土地的信仰,主要为求生命繁衍或农作物丰收。在神明里,土地公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反而更亲近人间,人们遇见任何问题,都会找上深入民间的土地公,祈求丰收、生意繁荣,就连治病、升官、转职也找他帮忙;台湾的土地公特别多,所以有「田头田尾土地公」的说法。

尾牙

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为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动俗称「尾牙」。古时有一诗句「一年伙计酬杯酒,万户香烟谢土神」,这是旧时诗人述的尾牙情景。上联「杯酒」是用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典故说东家要辞退伙计;下联是尾牙时节家家户户都在祭祀土地公。民间在二月初二土地公诞辰祭拜之後,东家即宴请伙计,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这天,商家们为了感谢土地公一年的照顾,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来酬谢土地公,而祭拜完的东西就会犒赏给员工们。

早期,一般商家或工厂要解雇伙计或工人都利用「食尾牙」这一餐来暗示。不过,旧时的人较为厚道,如果不是伙计实在不行,或是东家的事业经营不佳。是不会随便辞退伙计,辞退的方式也不是发下一张解雇通知或者资遣,都在尾牙宴中暗示,告知员工被解雇。

尾牙-鸡头隐喻

以前尾牙宴的主菜是白斩鸡,雇主将要解聘任何员工,则以鸡头相向,假如被免职的不只一人则执筷子夹起鸡头分别朝向将被「辞头路」者。凡是尾牙鸡头所指员工,即表示不再雇工请他(她)另谋高就,这种暗喻方式劳资双方心照不宣,毋须口头辞退也不必书面通知,这是台湾民间传统的免职风俗。

假如雇主不想解聘任何员工,则将鸡头朝向自己或拿掉以示全体慰留。至于尾牙辞退员工为何要以鸡头相向表示,可能因为鸡在民间习俗中是代表「家」和「加」,因为「鸡」在台语中与「家」和「加」同音,因此喜庆宴会通常是以鸡象徵起家或增添福寿之意,「家」也有多出来之意,在尾牙时则以鸡头所指表示多馀之人,应自行离职。有俗谚形容说:「食尾牙面忧忧,食头牙跷脚捻嘴须」,「头牙」因为没有被辞退的顾虑,所以心情轻松愉很;台语形容一个人的心情轻松悠哉悠哉叫做「跷脚捻嘴须」。

福建“作牙”的意义

福建人最重视在每年农历二月二日做“头牙”,以及在十二月十六日做“尾牙”二月二日是“社日”土地神之纪念日,是一年的第一次“做牙”,被认为是头牙,而十二月十六日,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福建人做“尾牙”特别隆重,这一日过后,也宣告时间就快走向另一个年份了。

“做牙”的习俗是宗教活动,其背面又其实是涵有神道设教的提示,告诉人们所有成就并非只是个人的努力和手段,同时间也有赏善罚恶的神明在身旁默默监视和扶助。因此,人们应定时供奉和时时感激神明的庇佑,从而不骄不纵,以及服从为善施仁的社会规范。

过去的人价值观崇尚俭朴,农业时代的生活素质与物质享受也不比今日奢华。“做牙”是为平日俭朴的饮食习俗提供适当的变化,定时加添菜肴,调剂生活。古人以宗教需要代替个人需要,并以此作为理由,去合理化上述的行为,如此便可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不会把饮食放纵视为合理。

除了近年来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传统习俗,全家人都围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润饼和刈包。

润饼系以润饼皮卷包豆芽菜、笋丝、豆于、蒜头、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酱等多种食料。

刈包里包的食物则是三层肉、咸菜、笋干、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乡土食品。

牙的本义是军中帐前的大旗,大军在出征之前,照例要祭拜大旗,确保旗开得胜、一路平安,称之为“M牙”。这个典礼后来被商号援用,於每年过完年后第一次开市时,同样来个祭典,希望财源广进,生意兴旺。他们祭拜的对象,主要是福德正神,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土地公。这一祭礼称为“牙祭”或“做牙”。

很多地方不过尾牙,但却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还把大吃一顿美食叫做“打牙祭”,就是这种文化的遗存。

家中尊长领导幼辈拜祭神明,与东主领导雇工卑仆拜祭神明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这一宗教仪式,体现了互相的长幼有序和尊卑有分。同时,通过聚餐去平等共食相同的食物,又能加强一体的感觉,可以作为大家共同经历一段努力时间的纪念,并提供实质的慰劳。

“做牙”这种宗教活动的祭祀对象,是以慰劳土地福德正神以及本家的地主为主;它也在喻示着人们,生活美满的根源,是本身所依赖和生活的那片土地。

“做牙”,盛行于闽中,表面上看似带有着一点点迷信色彩,但是不要以为那就是迷信。因其是一个土生土长悠久的华夏传统节日。这是几千年积淀来的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但不会消失而且会更闪耀,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

转载申明:灵堂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