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悼词 > 正文

丁忧文言文

2023-03-16 13:58:22  来源:网络   热度:

1. 丁忧一词是什么意思 所谓“丁”,就是人丁,即人口的意思。古人重孝道,做官员的家里有长辈去世,必须出缺回家守孝,时间长短视情况而定,这个就叫做“丁忧”了。

《康熙大帝》中的姚启圣是个酸文人,他当平台总督受到阻力,不服气,就跟康熙耍性子,借口乳母去世,要回家丁忧,其实就是一个要挟罢了。

服丧丁忧

--------------------------------------------------------------------------------

古礼三月而葬,然后初哭,行虞礼、卒哭“虞礼”是安瑰祭,三次虞祭之后,行“卒哭”礼,献食举哀于灵座以后,不再哭悼。卒哭十一次为“阳礼”,将神祖迎入祠堂,礼毕将:主移回原处。丧后十三个月至十五个月举行“小祥”、“大祥”礼。七个月举行“谭”礼,意为安然平安,心情激动可安一些。死者安葬以后,孝子要居丧、一服的孝子要居丧三年。居丧也叫“丁忧”、“丁艰”,又叫“守孝”,是对父母孝心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儿女是否孝顺的考验。按照古礼,丁忧三年期间不能外出做官应酬,也不能住在家里,而要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栅于,“晓苫枕砖”,即睡草席,枕砖头块,要粗茶淡饭不喝酒,未与型妄同房,不叫丝弦音乐,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丁忧的社会基础是“孝”,为什么孝,因为小孩初生,三年不离母仔,时刻都要父母护料,因此父母亡故后,儿子也应还报三年.但居丧时候也有些权变的,《礼记・曲礼》明确规定说: “居皮之礼,头衬创则冰,身有病则治,有疾则饮酒食肉, 疚止复初”,就是说一是有病,二是年老的。此外碰到国与家发生冲突,要家礼服从国事,孝子可出来为国效力。

2. 文言文中,守孝的特定称谓有哪些 守丧,用于平常百姓,

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始为谢玄参军,为玄所遇,丁忧去职。――《晋书・袁悦之传》

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丁忧源于汉代,至宋代则由太常主其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古代的“丁”和“忧”,其解释不同于现代的“丁”和“忧”。据《尔雅・释诂》:“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据《尚书・说命上》:“忧,居丧也。”所以,古代的“丁忧”,就是遭逢居丧的意思。“遭逢居丧”时,儿女们会忧伤,会居丧,会遵循一定的民俗和规定“守制”,这显然比单纯“人丁忧伤”包含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丁忧”,体现了古人对文字运用的炉火纯青。丁忧期限三年,期间要吃、住、睡在父母坟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3. 文言文翻译 谭沦,别字子理,宜黄人士。谭纶沉着有毅力通晓兵法。当时东南方的倭寇为患已经四年了。朝廷商议训练民兵来打抵抗倭寇。参将戚继光请求训练这些人三年时间再来征用他们。谭纶也训练数千兵。颁布约束部队纪律的法令。从裨将到下属之间一层层管制。部队分配已经明确,进攻撤退整齐统一。倭寇进犯栅浦,谭纶亲自帅兵攻打倭寇。连续打了三场胜仗。倭寇又从松门、澶湖进攻,侵掠周边的六个县。继续进攻围攻台州。倭寇没有攻下台州而撤兵。转移方向侵掠仙居、临海,谭纶几乎将倭寇全部擒获并斩杀。谭纶被升官为海道副使,加紧招募浙东的子弟来训练他们。这时戚继光训练兵马的时间到了限期。谭纶于是收纳他的部队来调用。外来的兵法休整不再调用。倭寇从象山突击台州,谭纶连续在马岗、何家两个地方打败倭寇。接着又和戚继光一起在葛埠、南湾打败倭寇。谭纶加封为右参政。因为被诬蔑而离职。

本人自己翻译的,要是觉得可以,请采纳,谢谢

4. 丁忧 丁忧是指家中亲人去世,自己的服丧期。

也叫“居丧”、“丁艰”,又叫“守孝”,古礼中是对父母孝心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儿女是否孝顺的考验,需守孝三年。 转一篇相关介绍: 服?识?n 古礼三月而葬,然后初哭,行虞礼、卒哭“虞礼”是安瑰祭,三次虞祭之后,行“卒哭”礼,献食举哀於灵座以后,不再哭悼。

卒哭十一次?“?礼”,?⑸褡嬗腱籼茫Y??褐饕苹卦?。?梳崾??月至十五??月举行“小祥”、“大祥”礼。

七??月举行“谭”礼,意?安然平安,心情激?涌砂惨恍K勒甙苍嵋葬幔⒆右ؾ?省⒁环男⒆右ؾ?嗜辍>?室步小岸?n”、“丁艰”,又叫“守孝”,是?Ω改感⑿牡淖詈皿w现,也是??号欠裥九?的考?。 按照古礼,丁?n三年期间不能外出做官?س辏膊荒茏≡诩已Y,而要在父母??前搭??小?澎叮?陨徽泶u”,即睡草席,枕砖头?K,要粗茶淡?不喝酒,未与型妄同房,不叫丝弦音?罚幌丛琛⒉惶觐^、不更衣。

丁?n的社?A是“孝”,?什麽孝,因?小孩初生,三年不离母仔,?r刻都要父母护料,因此父母亡故后,?鹤右???笕辏¾??r候也有些?嘧?的,《礼?・曲礼》明确?定说: “居皮之礼,头衬???t冰,身有病?t治,有疾?t?酒食肉, 疚止复初”,就是说一是有病,二是年老的。 此外碰到?c家发生冲突,要家礼服??拢⒆涌沙?颀??ЯΑ? 初终?仕? 中??识Y富有?庵氐??理色彩、人情味,宗教信仰观念也揉含在?仕字小T岫Y中基本信念是“不死其亲”,表现在行?由暇褪恰笆滤廊缡律薄R虼耍??人去世随之而?淼氖窍盗?试岫Y?x,成?一次特殊的离?e,要装点行程、??e饯行、依依不?蔚叵?e,於是就要装碱、装点行程等。

我?耖g?俗认?,凡人享年五十?q以上的老或病而死,??劢K正??,这?诱K劳龅睦先吮环Q“老喜?省保???试嶂Y与婚嫁之礼同?臃Q作喜事,只是色调不同而已。? @种正常死亡,家人是早有??涞摹?垡?鄄脑缇妥龊茫⒆釉谒勒吲R终前日夜守候,?K做了物资上的??洌@?r亲?僖ؽo死者沐浴更衣,穿戴好?韧庖律眩?死后?企w僵硬不好穿戴,另外出於迷信,在民间认??]?淼眉按┖靡路脱?猓恰肮庵碜印弊吡耍H??械?染蔚摹ER终?r另一种?H俗是?Q地方。

福建是移至词堂,安徽是由房中迁至前?d,山?|是移到正屋的灵床上,有的移到门板上,?Υ朔Q作“挺?啤薄?.临终之前 一般垂危之入要?τH人?诟馈 差D或者委??e人照料幼小,或希望女嫁谁家、子娶谁人,?v史演义中的“托孤”就是由此而?淼摹C耖g迷信认?,若有什麽心?未了,死者??I不螟,就是“死不螟目”。 古代有这?拥挠?载,某:郡的郡守夫人死不螟目,是卧泊丈夫续弦、?鹤邮芸啵妒强らL就?人祈祷,祷词曰: “夫人一貌玉?o理,四十年?碜啄┟ィ汉问屡R终含眼沮恐教?鹤又J花”,吟?眼合。

2.初死之?r 在古礼中有“?俚V”,就是用新蚕丝、新根花?死者有?o鼻??,接著是“复礼”,也就是“招魂”。 家里人到房上或高坡上,朝祖先发源地呼喊死者的名字,叫他回家。

复礼是亲?傧MH人回?w的礼?x,之后?要?z查死者的鼻息、脉搏,然后是“初哭”。 送葬 古礼三日而??;三月而葬,?r间太长.冬天尚可,夏天想尽办法?ظ?企w的腐?摹R蚨?r就有所谓“揭葬”“血葬”,即七日?炔患蓝帷a崾赖耐?嗜掌诓坏龋耖g一般?五、七、九、十一天,出孩的日子要???先生算好,这之前墓穴、棺木和埋葬的人及有关用具都已作好了??洹3??之日人??侵晨而起?x俗活?雍茉缇烷_始了。

首先是??灵。孝子背著大棺材头,其他人?E著另外?滋?,一?令下,就迅速拾起棺木,?好?E棺的杠子后,接著摔盆起枝。

由死者的长子或长?O?硭ぃ?e人摔,?是最亲近的人或确定了继承关?S的。摔盆子要一次摔破,越碎越?摔得粉碎才好?У疥?间去。

瓦盆摔后杠夫起杠,摔盆者扛起引魂播,驾灵而走。出???x仗的?序一般是:瞄的孝子,灵扼抱明器的孝子,吹打的鼓?钒嘧樱钺崾撬??的女眷。

一路上有撒?钱,以买路送灵。到达葬地,下葬之后,先?⒃岬卣砬?Q,把随葬的衣服?媚、长明?舴旁?舯诟??龋?呷ツ_印,然后?⒐啄拘煨旆湃肽箍樱儆擅麝?先生用罗盘矫正方向,填土埋葬。

填土由孝子进行,用手?⑹恳话寻训厝鱿蚰箍樱D一因?止,称“困??”,接著用锹填土,填?M堆成??丘在下?立石门,有的立碑,有的?⒁瓴ジ?是砍的木枝)栽在墓中,成活后便成??洹? 超荐与悼词 中?钤绲?试岫Y?x的信仰基础是灵魂不死和祖先崇拜,比较??巍?闼亍W?牡澜贪l展成熟和佛教?魅胍葬幔?试岫Y?x便受到道教、佛教的影?、浸染,?o?是观念信仰?是礼俗都增添了新的?热荩?得复杂、丰富、奢华起?怼H绶鸾痰摹叭缬^”, “转世再生”观?γ耖g的信仰有著重要影?。 所以人??“事死如生”,隆?屎裨帷7鸾痰?硎烙^及投胎转世的观念在民回信仰开辟了新的境界。

既然死后?可到另一??世界去,可过上更加幸福美?M的生活,就?o碍隆?屎裨帷K栽诹?r,?。

5. 涨知识:古代的“丁忧”是怎么回事 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也称“丁艰”。

丁忧源于汉代。

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尔雅・释诂》:“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据《尚书・说命上》:“忧,居丧也。”所以,古代的“丁忧”,就是遭逢居丧的意思。“遭逢居丧”时,儿女们会忧伤,会居丧,会遵循一定的民俗和规定“守制”,丁忧期限三年,期间要吃、住、睡在父母坟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6. 房玄龄传文言文翻译 1、翻译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

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

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

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

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结交,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

文字简约义理充足。一开始就不用草稿。

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

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

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萧r为中书令。

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

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

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

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

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

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

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

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

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

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

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

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

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2、原文 旧唐书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

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

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

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

贞观元年,代萧璃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

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

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

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

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

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

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

7. 夺情在文言文的意思是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服满再行补职。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简介

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夺情原本少见,但在战场上,原谈不到“丁忧”,古人称之“墨从戎”,又称“金革之事不避”。

夺情传承与发展

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重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意思是必须请假二十七个月,回乡下守丧,事后再重返官场。但是为了因应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如《周书・王谦传》:“朝议以谦父殒身行阵,特加殊宠,乃授谦柱国大将军。以情礼未终,固辞不拜,高祖手诏夺情,袭爵庸公。”唐代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夺情起复制度,但在唐玄宗后夺情已较少见。

明朝时的夺情

明朝时明文规定,“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不许保奏夺情起复”。明英宗正统七年下令,“凡官吏匿丧者,俱发原籍为民”;十二年又下令,“内外大小官员丁忧者,不许保奏夺情起复”。明代文官夺情起复者主要有阁臣、尚书、侍郎等一些政治人物。一些人便利用各种手段,营求夺情。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夺情行为,都会引起伦理问题。明朝中季张居正因为夺情的问题,曾经引起一连串的事件,《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己卯,张居正父丧讣至,上以手谕宣慰。。然亦无意留之。所善同年李幼孜等倡夺情之说,于是居正惑之,乃外乞守制,示意冯保,使勉留焉。”据史书记载张江陵丁忧是与冯保串通好:“大(大宦官)冯保,挟冲(幼)主,操重柄,江陵(张居正)素卑事之。新郑(高拱)既逐,(冯)保德(感激)江陵甚,凡事无不相呼应如桴鼓。江陵闻父讣,念事权在握,势不可已,密与保谋夺情之局已定,然后报讣。”当时有许多政治人物出于政治上的原因,抗议“夺情”,都被皇帝一一批驳,反对派遭到严惩,甚至动用了“廷杖”的刑法,许多人被打得皮开肉绽,终身残疾。张居正自此事件后,更加偏恣,《明史》载“居正自夺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爱憎。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明朝晚期兵部尚书杨嗣昌亦曾接受夺情起复。

清朝时的夺情

咸丰七年二月四日,曾国藩父曾麟书卒。当时兵部右侍郎衔曾国藩正在襄办湘军,原本应该夺情,但是他竟于二十一日离营回湘。当时左宗棠写信骂他“《纲目》一书,于夺情题后一事,总以其人所处之时地为断,所以重纲常、维名教而警偷薄之俗也。至‘金革之事无避’一语,经义直捷了当,更无可疑;诚以兵礼、丧礼同一凶事,并无所谓希荣忘哀之念;而干戈之际,事机急迫,有万不能无变者。顺乎天理之正,即乎人心之安,则世俗所谓‘夺情’者,乃圣贤所谓‘遵礼’,又何拟议之有?”

^ 此语典故自《礼记》。孔颖达《礼记正义》:“此一经,是权礼也。若值国家有事,孝子不得遵恒礼,故从权事” ^ 《明史》卷二百一十三。 [1]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