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讣告 > 正文

女讣告怎样写?

2023-02-01 16:05:15  来源:网络   热度:

女讣告怎样写?

刘海燕,女生于某年某月某日,卒于2021年5月3日12时

诸葛亮北伐,一共杀了魏国哪些将领?

第一次北伐,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攻取眉县,使赵云、邓芝率一枝兵马为疑军,据箕谷。而诸葛亮自率大军攻祁山。由于事出突然,天水、安定、南安三郡皆叛魏应亮,魏明帝曹睿遣大将军曹真督关右诸军,驻眉县。令右将军张合率五万步骑增援陇上。蜀军先锋马谡在街亭被张合所破,蜀军进无所据,拔西县千余家回汉中。此战过后,诸葛亮自贬三等,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第二次北伐,建兴六年(228年)冬,诸葛亮利用东吴陆逊在石亭大破魏大司马曹休之际,复出军攻魏。十二月,诸葛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因为曹魏方面已经有所准备,“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见《曹真传》)。郝昭据城坚守,诸葛亮围城20余日,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赶,被亮设伏所杀。

第三次北伐。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诸葛亮自出至建威,郭淮退还,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府营於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

第四次北伐。建兴八年(230年)七月,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A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数道并进,会攻汉中。会天大雨三十余日,阻碍了魏军的进攻。蜀军以逸待劳,诸葛亮一方面积极组织防御力量,调李严率军2万增援汉中,自己亲率大军屯成固、赤坂迎敌。另一方面积极筹画反攻力量。他令魏延、吴壹西入羌中南安界,大破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吏郭淮于阳溪。

第五次北伐,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军再次进围祁山,以新造之木牛运粮,令李严总督后勤粮草。此时,魏大司马曹真有疾,魏明帝令司马懿代真屯长安,督雍凉二州诸军事,统张合、戴陵、费瑶、郭淮,兵发祁山。诸葛亮率军于上圭迎击司马懿,初战诸葛亮击败魏将郭淮、费瑶,并乘胜大收上圭小麦以做军粮。在上圭东与司马懿想遇,懿敛兵依险,亮不得战,引军还。司马懿引军随亮,至西城,始终不与诸葛亮交战。魏将贾栩、魏平数请战,懿不允。诸将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见《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五月司马懿使张合攻蜀将王平于祁山南屯,自己率主力进攻诸葛亮。诸葛亮令魏延。吴班、高翔迎战,大破魏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懿回营固守。祁山南屯方面,蜀将王平守备得法,张合进攻不克,亦回军。六月,蜀军因运粮不继退军,司马懿强使张合追击蜀军,张合不得已,遂进。追至木门中蜀军伏击,张合中箭而亡。

第六次北伐,诸葛亮鉴于每次北伐,皆因粮尽退军,故于建兴九年(231年)后,就劝兵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阁;息兵三年,以做战时所用。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调动所能征发的军队,出斜谷,遣使约东吴孙权同时出兵,共伐曹魏。蜀军到达眉县后,屯于渭水之南。司马懿亦引军渡渭,背水为垒以拒亮。司马懿仍沿用坚守不出,待蜀军粮尽而退的办法,而诸葛亮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两军相拒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懿始终不出。亮送巾帼妇人之服至懿处,懿故意上表请战,以搪塞诸将。蜀军与魏军相持半年有余,于当年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军中,享年五十四岁。司马懿得知此消息,率军追赶。蜀将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做反击状,懿不敢*。蜀军得以结阵而去,入斜谷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能退生仲达。”懿因此自嘲道:“吾能科生,不便料死也。”(见《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及蜀军退,懿巡视蜀军营垒处,叹道“天下奇才也!”(见《诸葛亮传》)

这里着重讨论一下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

蜀军的第一次北伐,是相对形势较好的。出兵前,魏延献计,称坐镇长安的魏安西将军夏侯茂“怯而无谋”,故欲请“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茂“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魏延的计划确实很有气魄,如果按照魏延的计划,蜀军便可一举夺得关中,这也正是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标。但是诸葛亮以此计过于悬危,未予采纳。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魏延此计,不难发现,如果魏延的计划要得以实现就必须同时满足下列5个条件:(注意是必须同时满足!)

第一:魏延率军从褒中出发,循秦岭东行进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长安,完成这个行程必须用10天的工夫。

第二:曹魏长安守将夏侯茂得知魏延军突然到来时必须要弃城逃跑。

第三:夏侯茂逃跑时,必须留下大批可供蜀军食用的粮草辎重。

第四:魏军的增援部队必须要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

第五:诸葛亮大军从斜谷出发,必须在20天内赶到长安,增援魏延。

这五个必须的条件,每一个都有不能实现的可能!注意是每一个!!!

先说第一个。首先魏延能保证在10天之内穿过子午谷而到达长安吗?子午谷道长约660里,两边高山对峙,中间水流湍急,全靠架在山崖上的栈道通行。《石门颂》描述子午道:“上则悬峻,屈曲流颠,下则入冥,倚词湓ǎ平阿淖泥,常荫鲜晏。木石相距,利磨确磐。临危枪砀,履尾心寒,空舆轻骑,滞碍弗前。”而且两年之后,魏军都督曹真伐蜀就是从子午道走的。“曹真发已逾月而行才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见《三国志。魏书。王朗附王肃传》)。曹真一个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虽然有“会霖雨三十天”的客观因素在内,但至少可见用1 0天时间内走完子午谷是相当不容易的。而如果不能在1 0天内到达长安,那么魏军的细作就可能会得到情报而有所准备,使蜀军失去奇袭的效果。

再说第二个。魏军守将夏侯茂怯而无谋这是事实,但他会不会害怕到“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呢?如果他不是弃城逃走,而是据城而守,等待援军到来的话那又怎么办呢?这里先生谈到“魏延用兵而岂能不料敌主将之勇懦乎?”魏延看人看得真有那么准吗?诸葛亮逝世后,杨仪令费文伟去见魏延,试探他对撤军的态度。魏延即要求文伟与他联名发个文书,一同留下继续北伐。费文伟答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见《魏延传》)。杨仪与魏延“势如水火”,众人皆知之事,怎可能会有“必不违命”之举?文伟与魏延相识不可谓不深,相交不可谓不长,况此脱身计,实未见高明,却能一时瞒过魏延的眼睛。未知魏延识人水平究竟有多少高明?更何况夏侯茂其人与魏延非亲非故,而当时的消息情报传递速度和质量,又远未如现在这样高速准确,魏延又以何依据就可认定夏侯茂定会“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呢?再者言道长安城是曹魏的三所防守生镇之一,其战略意义相来与东线合肥、中路襄阳不相上下,欲令魏军于此重镇不战而降,魏延是不是多少也有点一厢情愿了?

再说第三点。即使魏延成功占领了长安,又怎能保证曹军就一定留下大批粮草辎重给蜀军呢?坚壁清野的做法,魏国并不是没有做过。当年曹操攻下汉中以后,“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又于武都“徙氐五万余藻出居扶风、天水界”(见《张既传》)。使得以后刘备夺得汉中后,只得其地不得其民。诸葛亮也不得不令李严率众2万赶赴汉中,才能使汉中重新焕发其生机和活力。如果曹军把粮食运走或是干脆将其付之一炬的话,蜀军能空着肚子守城吗?

再说第四点。谁又能保证关东援军一定会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远的不说,就拿司马懿袭击孟达来说,孟达估计司马懿要一个月后才能赶到上庸,结果司马懿只用了短短的8 天时间就赶到了,16天就攻破上庸,击斩孟达。而且从关东到关中,一路上一马平川,没有什么天然屏障,正利于曹魏的铁骑昼夜急驰。

再说第五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率军从斜谷出发到长安,要行千里栈道,怎能保证就一定能赶在曹魏援军到来之前到达长安?万一落在曹军后面,魏延军被曹军吃掉不说,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就会屯兵于坚城之下,陷于进退两难的窘境。

当然,魏延此计虽有上述五个方面的不足之处,仍不能断定其计必定无效,因为战争本身就是变化多端的。但是所谓善于用兵者,要讲究制于人而不受制于人。我们仔细看看魏延此计,除了第一点,第五点,蜀军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外,第二、第三、第四点却得把获胜的希望完全交由曹魏方面来控制。相信大家也早已经过惯了中国男足每每在重大关头,要看别人脸色的日子了吧。如果这五个环节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后果就是不堪设想的。诚然,用兵作战是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的。但对于一个可以称之为某种意义上赌徒的用兵者来说,他必须考虑已所选用的用兵策略而带来的收益,是否会远远大于他所承担的风险。毫无疑问,如果魏延此计成功,蜀军可顺利攻下长安城,但是否就能如魏延所说那样“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呢?如果蜀军攻下长安,那么对付长安之东数十万曹魏援军的疯狂反扑就是一个非常棘棘手问题。想当年关羽进军襄樊,曹操几乎把他所有拿得出的,值得骄傲的将领军队都派了过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让关羽军攻下襄樊。正因为长安城的战略意义同样非同小可,所以曹魏方面想要重新夺回长安的决心应该也是显而易见的。再者长安以西还有数万魏军赋予顽抗,需要蜀军在短时间之内作战收编。而长安城与诸葛亮北伐基地汉中,却又仅凭几条险塞栈道保持联系,而在这条势关生死存亡的生命补给线,其东面和西面又都是魏军,谁能保证这条补给线不受魏军的搔挠?万一这条补给通道被魏军切断了又该怎么办?

接下来,再来分析一下魏延此计如果失败,又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孙子兵法。始计篇》中讲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先生在原文中讲到“五千军出子午,败不过丧一支偏师”,果真如先生所言吗?第一,魏延是请求的是得精兵五千,负粮兵五千。也就是说,魏延所需带领的是一万兵力。蜀军一共才多少兵力?蜀军之中工共有几个像魏延这样的杰出将领?而三国后期,又有几次战斗是令对方损失一万兵力以上的?一旦魏延此计失败,这一万蜀军就等于给魏国轻而易举地消灭了,而魏延本人估计能生还的概律也不会太大。仗还没开始真正的打起来,自己先丢兵丢将,那以后的仗又该怎么打下去?这能算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吗?此其一。其二,如果魏延此计失败,必定会敲响魏国上下对关陇地区防务的警钟。诸葛亮一出祁山失败后,魏将曹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五生守陈仓,治其城。”(见《曹真传》)。这显然说明魏国对蜀军的进攻已经做好了戒备。魏国本已强大,再加上有所戒备,蜀军要想在以后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其难度可想而知。其三,常言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蜀军第一次北伐是建立在刚刚平定南中,士气正旺的基础之上。如果魏延此计,蜀军败,而魏军胜,此消彼涨。这无疑就给今后的北伐事业,蒙上一层难以洗去的阴影。对于蜀军的第一次北伐来说,是许胜不许败。因为只有此战胜利,蜀军才有可能前先制定的“汉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标。如果此战失利,不仅仅是一次局部战斗的失利,因之而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将会严重地影响到今后的北伐事业中去。也正因为此,蜀军在这之后的北伐中,虽然表现不俗,仍无法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否决魏延此计后的具体做法。

诸葛亮先扬声由斜谷道攻取眉县,使赵云、邓芝率一枝兵马为疑军,据箕谷吸引魏军主力曹真部。而自己则自率大军攻祁山。由于事出突然,加之蜀军“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天水、安定、南安三郡皆叛魏应亮。当时的形势是:陇右五郡,三郡叛归蜀军,只有陇西郡和广魏二郡不服。只要能切断关陇通道,把这种优势保持一个月左右,就会占领全部陇右地区。(参照《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注引《魏略》记载:“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由此可见,取得陇右的关键就在于切断关陇通道,而切断陇道的关键之关键就在于一定要守住由关中入陇的咽喉要地,街亭!诸葛亮令“才器过人,好为军计”的马谡率蜀军先锋部队镇守街亭,其用意就在于拒魏军关东援军于陇外,配合蜀军主力攻占陇右。也就是说在具体战术布置方面,诸葛亮做得面面俱到,实无可挑剔。街亭战败,完全是由于马谡“违亮节度,舍水上山,举动失宜”,且又刚愎自用,参军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所故。诸葛亮所负有的,只是用人不明的责任,实与其具体战术用兵策略无任何关系。以此而言孔明用兵不高,何其妄也?!

先生在原文中讲到“若亮速进,则三郡非中国之所有也,而亮徐行不进;既而官兵上陇,三郡复,亮无尺寸之功”。诸葛亮行军力求其稳,不肯疾趋,昔曹操“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遂于当阳长坂大败刘备,利有必趋者也;而亮计不及此,死抱住“必蹶上将军”的古训,其与赵括相差几希?

这里有必要先分析一下曹操为何会做出“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的决定。曹操之所以这样做无外乎三个原因。第一,曹操与刘备打过多年交道,对刘备的为人和作战方法非常熟悉。早在初平四年(193年)征陶谦时,曹操就已经和刘备打过交道了。在这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曹操又陆陆续续和刘备打过几仗,双方可谓知根知底。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曹操能针对刘备其为人,做出相应的用兵策略。第二,刘备在撤军过程中,犯了严重的战略决策错误。正因为江陵极有钱粮,城池坚固,如果占领江陵,刘备就会有资本得以喘息并修整自己的部队。但也正因为这此原因,江陵也成为了曹操极欲占为已有的军事重镇。《孙子兵法。九地篇》里讲到“争地则无攻”,对于“争地”来说,任何一方都想抢先占领。曹操之所以愿意丢弃辎重,轻军猛进,也正是受刘备向江陵进军的刺激所致。而在刘备当阳战败后,折向江夏,曹操就没再派兵追赶。所以说,与其说曹操轻军兼道是为了击败刘备,倒不如说是为了争夺江陵更为确切一些。第三,曹操之所以能令五千急驶一昼夜的骑兵击溃刘备军,还得益于刘备当时具体战术上的错误布置。刘备丢不下十余万随他南撤毫无战斗力的普通百姓,被甲者少,且又分出关羽的精甲万人从水路向江陵进发,这样无疑使本来战斗力就不是很强的刘备军,其战斗力更进一步被削弱。这样也就等于无形中帮了曹操一个大忙。

再来看诸葛亮当时的情况。《诸葛亮传》注引《袁子》道:“蜀兵轻脱,良将少,亮始出,未知中国强弱,是以疑而尝之;且大会不求近功。所以不地也。”袁子讲得极为有理。蜀军兵微将寡是任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诸葛亮一出祁山,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对曹魏的大举用兵。彝陵战败后,诸葛亮苦心经营了五、六年,才有如今的这十万北伐大军。再反观曹操攻打董卓第一战时,由于不明敌军底细而遭伏战败来看,诸葛亮在未知中原虚实的情况之下,采取的慎重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此其一也。其二是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强行军的结果,势必造成部队战斗力的严重削弱。《孙子兵法。谋攻篇》里讲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而陇西郡和广魏郡早已被魏军所占据,魏军坐拥坚城固池,且又以逸待劳。用战斗力遭受削弱的部队去直接攻城,这本身就不是智者所为。其三,当时的魏军并不同于刘备所率之军民相杂,战斗力不强的部队。

诸葛亮第二次的北伐,面对的是遭魏国修整一新的坚城陈仓,“为人雄壮,数有战功,为杂号将军”的宿将郝昭(见《明帝纪》注引《魏略》)和早有准备的魏军,因此无功而退。但郝昭所以全城却敌者,正如胡三省在《资治通鉴》中所注的那样,“其才非成于攻者也,客主之势异耳。”而魏将王双却以为蜀军软弱可欺,想捡个“皮夹子”,便率军追赶。王双放弃坚城,而与蜀军打野战,这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诸葛亮设伏,轻而易举将王双除去。

在诸葛亮以后的几次北伐中,又相继取得了不少局部胜利。这些又直接能反映出诸葛亮的用兵方略。我们来看看在北伐过程中魏蜀两国所遭受的损失。从损兵损将来看,蜀军除了第一次蜀军先锋马谡部伤亡较大(但蜀军主力却未有所损失),第二次攻陈仓时部队有些许损失外,其他的多次战役,基本上都是能胜则胜,不能胜则全师而退,人马的损失是不大的。而魏军除了在街亭之战中,大破蜀军先锋部队马谡外,其他几次都没有什么大的斩获。相反在余后的几次战斗中,连遭重创,先被蜀将魏延、吴壹西入羌中南安界,大破其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吏郭淮于阳溪。后又被蜀军击败,蜀军“获甲首三千级”。蜀军在整个北伐过程中,由于遭受作战失利所导致损失的只有马谡一人,况且即使这个马谡也是被诸葛亮为明军法所斩的。而魏军的大将王双和“以巧变为称”的张合,却是被蜀军直接击毙的。再从丧失城池与人口来看。蜀国方面未有城池和居民遭魏军所掳。而魏国方面则丢失了武都和阴平两郡,被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回汉中”。而武都,阴平对于蜀军的占据关陇和从侧面保护蜀国不受魏军侵害,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后蜀国灭亡,就是被魏将邓艾于阴平处偷袭成功)。从损失的战略物资来看,蜀军曾乘胜大收魏国上圭郡外的小麦以做军粮,“获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而且还利用在魏国土地生产出的粮食以供军用,“是以分兵屯,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见《诸葛亮传》)。也就是说,如果单从作战所受到的损失来看,魏军所遭受的损失要远大于蜀军所受到的损失。诸葛亮处在兵少将寡和运粮困难的不利条件下,面对强大的魏军和由司马懿、张合、郭淮、曹真等魏之名将及所构铸的坚固防线面前,仍屡次对魏采取主动性的进攻,并能给魏军予重创,极大程度地消耗了魏军实力,实属不易。还使“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和富有军事韬略的司马懿任其自来自去,甚至受到“巾帼妇人之服”的羞辱,还被时人讥之为“畏蜀如畏虎”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而司马懿曾说过“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见《资治通鉴》卷74景初二年)况司马懿并非不想消灭蜀军,且他曾两次令魏军追赶南撤的蜀军,但都无功而还,反而赔上大将张合的一条姓命。若以此观之,说诸葛亮用兵平庸,实难令人信服。

诸葛亮的北伐虽未最终成功,但也不能算是失败。因为失败和未能成功还是有区分的。诸葛亮在北伐中,做到了“夫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而且战争本身就是“胜可知而不可为”的(《孙子兵法。军形篇》)。从南征算起,到诸葛亮星落五丈原结束,诸葛亮一共才打了近十年的仗。在这十年时间里,诸葛亮虽说战功不著,但终无大败。反观曹操,曹操在其最初用兵的十年时间里,虽说胜仗打了许多,但败仗也打了不少。而且有些败得还相当的惨,好几次差点把命都给丢了。而诸葛亮在第一、第二次北伐中受到挫折后,并未一獗不振,相反吸取了作战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几次战斗中,始终未给魏军以可趁之机。再看曹操,他倒是在一征张绣时,对其部下信誓旦旦地说到“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以后不复败矣。”(见《武帝纪》)。可结果呢?曹操在二征张绣时还不是照样败在了同一个人的手上了吗?不等于狠狠地“打”了自己一记耳光吗?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犯一次错误并不算什么,但如果同一个人在同一个地方再犯同一种错误,那他就有点问题了。诸葛亮即使再能用兵,只给他短短的十年时间怎么能完成北伐事业?要知道曹操在官渡之战后消灭十万袁绍军,且袁谭、袁尚又兄弟不和,但曹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都用了八年时间来统一河北。况且诸葛亮所面对的对手,无论是从何种角度而言,要战胜其的难度都要比曹操平定河北来得高得多。诸葛亮在各方面都不利于已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自己,又伺机给予对手以重创,胜负相当且从某各意义上讲胜还占得上风,仅从这点来看诸葛亮已尽了人为的最大努力了。而身为大军事家的曹操,他在诸葛亮尚未辅佐刘备之时,已经称霸中原,而当时的刘备尚无寸土之地。后及诸葛亮出山,曹操不仅未能消灭劲敌刘备,成就统一功业,反而令其一步一步取荆夺益,建立蜀汉基业与自己分庭抗礼,鼎足三立。若以此观之,曹操之军事能力未必便能高于孔明,且军事成败离不开政治、经济、外交及个人综合素质等因素影响。单方面以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来推断孔明拙于用兵,实非定论也!

张合,王双,郝昭,李铭,夏侯诙,谈敬,卜宰等

比较著名的张A,王双

很多

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诸葛亮在228年至234年发动北伐曹魏的战役,共有五次,但未取得重大胜利;而曹魏也曾发动反击战,但不成功。最后以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终结。

两国形势

223年,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打败,令蜀汉国力大减。丞相诸葛亮辅助后主刘禅,蜀汉国力慢慢回复,同时派出陈震、邓芝与东吴重新修好。225年,诸葛亮南征,平定蜀汉南方乱事。

226年,曹魏文帝曹丕病死,曹睿即位,诸葛亮认为是北伐曹魏的机会。227年春天,诸葛亮将大军进驻汉中,开始筹备北伐曹魏。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陈述出师的原因,表明统一中原的希望,开始五次北伐的序幕。

第一次北伐

228年春天,蜀军准备好北伐,将领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计,请诸葛亮发万兵给他出子午谷袭取潼关,与由斜谷出兵的诸葛亮大军会师,这样便可一举平定长安以西,但诸葛亮不许。派由赵云、邓芝率一支军马作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d城的形势,以吸引魏军。诸葛亮则亲率主力向祁山进攻。

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响应蜀军,同时魏将姜维投降诸葛亮军,关中震惊,在洛阳的曹睿(魏明帝)急率大军救援,亲自到长安坐镇,派大将军曹真督军至d县防御赵云、张A领兵抵抗诸葛亮。诸葛亮也派遣马谡为前锋,到街亭设防。

张A在街亭与马谡相遇,可是马谡不遵循诸葛亮的部署,依阻南山,不下据城,而张A派人截断其水源,大举进攻,蜀军大败,马谡逃走,街亭失守。同时,赵云在箕谷也出兵不利,诸葛亮取西县千余家,后引兵退回汉中。

诸葛亮退回汉中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被曹真、张A平定。而诸葛亮,把违犯军令、导致战争失败的马谡收狱。同时,蒋琬来到汉中,希望为马谡求情,诸葛亮为遵守军令,挥泪斩马谡,另外对有功的王平则给予封赏。诸葛亮则上书自贬三等,并作了自我批评。

第二、三次北伐

228年冬天,曹魏将领曹休在石亭被东吴将领陆逊打败,诸葛亮听说魏军大举东进,于是书白其兄诸葛瑾:“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险,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入。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攀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出兵散关,包围陈仓。果然,张A部队立刻被魏明帝召回。之前曹真已在派将领郝昭、王生与一千多人屯兵陈仓,加上陈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相方激战二十余日未有胜负。蜀军运送粮食上发生问题,又闻讯魏援军快到,只好再退回汉中。在退师途中,成功杀死前来追击的魏将王双。

229年春天,诸葛亮遣陈戒进攻武都、阴平,曹魏大将郭淮领兵来救,可是听说诸葛亮出建威,于是撤退,蜀军顺利占领二郡。诸葛亮安抚了当地的氐人、羌人,然后留兵据守,自己率军回汉中。而因成功夺取二郡,刘禅再次升回诸葛亮为丞相。

230年6月,曹魏想反客为主,曹真上表伐蜀议案,并派大军进攻汉中。诸葛亮除加强防守外,又要求李严率二万人赶赴汉中阻击敌人。不过因蜀地艰险,又遇上下了三十天的大雨,魏军惟有撤退。不过夏侯渊之子夏侯霸成功出谷至兴势,不料被早以等候多时的蜀军伏击,后援兵到达,方得脱身。与此同时,诸葛亮派魏延、吴壹入南安,魏延破郭淮,吴壹破费瑶。

第四次北伐

231年春天,诸葛亮再次进行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而曹睿也立刻派司马懿为统帅,督军抵抗。诸葛亮知道后,留下王平继续领军攻打祁山,自己率主力迎战司马懿。诸葛亮在上打败了魏将郭淮、费曜,想一举打败司马懿大军。司马懿深知蜀军远道而来,粮食后勤有限,便凭险坚守,做好防御措施,拒不出战。

魏军将领见司马懿如此懦弱,十分不满,都讥笑他。在众将的一再要求下,司马懿只好派张A攻无当监王平,未拔;自己则率众迎击诸葛亮,诸葛亮派大将魏延、高翔、吴班分三路领兵作战,大败魏军,杀掉魏军三千多人,获得战利品玄铠五千、角弩三千多。司马懿再不出战。之前,诸葛亮派李严督粮草时,怕出问题,于是给他三种选择,叫他便宜行事:“上计断其后道。中计与之持久。下计还住黄土。”后来,李严怕粮运不济,就派马忠、成藩召诸葛亮还。后来李严发现是自己判断失误,欲杀督运领岑述。诸葛亮回来后,反而问他:“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另一方面有向后主上表:“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最终被揭发。数罪并罚,乃贬为庶民。

第五次北伐

234年春天,诸葛亮经过三年准备,在斜谷口再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4月,蜀军到达d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寨。司马懿则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诸葛亮也明白缺粮的问题,开始实施屯田生产粮食。而孙权也曾率十万大军北上响应蜀汉,但被曹睿亲自率军打败。

一次,诸葛亮派虎步监孟琰驻武功水北,适逢水涨,阻断了诸葛亮和孟琰的联系。司马懿趁机出兵进攻孟琰。结果诸葛亮一方面派工兵架桥,一方面派弩兵向司马懿的部队射箭。司马懿看到桥快架好,只好撤退了。魏、蜀两军相峙了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其后诸葛亮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魏军将领见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纷纷要求出战,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曹睿便派卫尉辛毗为军师,到前线节制司马懿。诸葛亮明白这只是做样而已。而司马懿却从诸葛亮派出的下战使探得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食少事烦,认为诸葛亮活不了多久。

8月,诸葛亮果然因积劳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司马懿趁诸葛亮病重不能统军,乃率军袭其后,斩五百余级,获生口千余,降者六百余人。消息传到成都,刘禅派李福去探望诸葛亮,并询问此后国家大计,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t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与世长辞。而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姜维命杨仪回军向魏军做出进击的样子,司马懿怕是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赶紧撤退,不敢再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

结果

因诸葛亮决定以较心思细密的杨仪统领各军撤退,令其仇人魏延不满,相方发生争斗,最后魏延在争斗中失败被杀。而曹魏的司马懿因抗敌有功,开始攀上权力高峰。

张A、王双……好多啊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