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怀念父母 > 正文

又是一年中元节思念双亲泪两行?

2023-01-13 22:51:0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又是一年中元节思念双亲泪两行?

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你深深塌陷下去的眼框里,曾经火焰般的目光渐渐熄灭,你当年攥紧时骨胳嘎巴作响的拳头,再也无力拉起儿子不忍你离去的双手。

茶碗里还温存着他在我儿时给我浸泡的生命,那透彻的心情还在为我倾诉他那段年久的沧桑,只是我已经遗忘,我已经遗忘,我来的地方和我将要去的地方,他也不在那书桌旁陪我倾谈,他带着不愿离开,去了我们都会去的天堂。

二、中元节思念父母感恩经典诗有哪些

1、《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原文: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白话文释义: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母别子》唐代:白居易

原文: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白话文释义: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

一家人住在关西长安,丈夫身居大将军的高位,去年立了战功,又被加封了爵土。还得到了赏赐的金钱二百万,于是便在洛阳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妇。

新妇来了不满足,就要丈夫抛旧妇;她是他掌上的莲花,我却是他们眼中的钉子。喜新厌旧是俗世的常情,这本来也不足为悲,我就要收拾行装,无奈地离开。但悲伤的是,留在丈夫家的,还有两个亲生的小孩。一个才刚刚会扶着床沿走路,一个才刚刚能够坐起来。坐着的孩子啼哭,会走路的孩子牵着我的衣服。

你们夫妇新欢燕尔,却让我们母子生离死别,从此不得相见。此时此刻,我的心有诉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还不如林中的乌鹊,母鸟不离开小雏,雄鸟总在它们身旁呵护。此情此景,倒象是后园的桃树,曾经遮蔽着花房的花瓣已经随风落去,幼小的果实还将挂在梢头经历霜雪雨露。新人新人你听我说,洛阳有无数的红楼美女。 但愿你将来又立了什么功勋,再娶一个比你更娇艳的新妇。

3、《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

原文: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白话文释义: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4、《思母》宋代:与恭

原文: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白话文释义:我多少次坐在花下,银河红墙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遥远。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为了谁在风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缠绵的情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已经像被剥的芭蕉。回想起她十五岁时在那月圆之夜的情景,可叹我手中的这杯酒竟已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

5、《慈乌夜啼》唐代:白居易

原文: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白话文释义: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

三、中元节寄思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莆田人也称“七月半”。而中元节是莆田的一个重要民俗节日!

      中元节前,每年农历七月十一和十二,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用糯米磨浆加“金水”(用早稻草,俗称早草,烧灰滤液,效果更好。金水可饮用,解暑秽及肠胃不适。)也就是碱水蒸成的@,因为颜色金黄,所以称这种食物为“金@”,这是中元节最主要的节日食品。做出来的金@,质嫩软粘,不能用刀切,而需用线割,可直接食用,也可蘸上白糖,咬下去那种沙沙声中带着软糯的甜,别有风味,还可以油煎至微焦,口感外酥里嫩,却不油腻,非常可口!

      在莆田中元节,还有做“印糕”和“马糕”的习俗。莆田的马糕(又叫“薄荷糕”,或“宝糕”,仙游也叫“白糕”),马糕最初是以薄荷铺于蒸笼中蒸制而成的一种韧性强的多层米糕。其做法据传始于明代,今已不太用薄荷叶。现在一般是用油纸或者姜叶铺于蒸笼中,也有直接放入蒸笼。如今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来炊马糕的越来越少了,大多数都是直接购买。

对于莆田人而言,中元节还有一件大事,就是“送纸”。

在《莆田文史资料》中,记载了莆仙七月半习俗。“莆俗出嫁女子,其父母已殁或一人先殁,出嫁女子必须送礼于娘家,谓之‘送纸’,第一次送纸谓之送‘头年纸’。如果父母健在,出嫁女儿及其女婿禁忌到娘家探亲。所以入境而问俗,不要让亲人造成尴尬的境地。‘送纸’之例至出嫁女儿逝世为止,最多至外孙一世为止,并非代代相传,但祭业指定为送纸之用者,虽历久亦送。”

农历七月十三和十四,已出嫁的女子,如果娘家父母双亡,或一方亡故,要领夫婿携儿女回娘家哭奠“送纸”。祭品有果品及猪头、猪蹄、金@、薄荷糕和纸箔。娘家收礼之后要回礼,一般要送红灯笼一对、碗十个、婴儿坐用的“车椅轿”等礼品,让女儿挑回家表示添丁幸福,生活甜美,所以叫“挑来挑去”。

      小时候,是跟着奶奶回奶奶的娘家“送纸”,那时候还小,不懂那么多的习俗,只知道每年的七月半去舅公家,总有很多好吃的食物等着我们,一群孩子聚在一起,总是沉浸在孩子的世界里,待到外公去世之后,基本上都是跟着妈妈回外婆家“送纸”,年少时,很难理解,每次妈妈在祭拜之时,总是痛哭流涕,难以自拔。长大之后,方能理解,那种对亲人的思念与缅怀,特别是舅舅英年早逝,妈妈在家是最小的孩子,而作为老大的舅舅对她疼爱有加,无奈天妒英才,舅舅早早就离开了,那时候妈妈刚嫁到爸爸家,人微言轻,在大家庭里说不上话,舅舅过世之时,虽然只隔着一个院子,但是最终未能为舅舅送行,从此妈妈心中一直都有个心结,觉得遗憾并悔恨。

      在很多人心里,中元节可能只是众多节日之一,而在我心中,中元节是亲人遥寄思念的节日,那些出嫁的女子,对已故父母的思念,更多的只能放在心中,在这个节日,方能回家祭拜。愿都不要有遗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