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与范喜良是怎么结婚的?
一、孟姜女与范喜良是怎么结婚的?
相传,在八达岭一带住着两户人家,一家姓孟,一家姓姜,这两家做了几代的邻居,关系非常好。 有一年,孟家在墙边种了一棵瓜秧,这棵瓜秧越长越大,最后竟然爬到了隔壁姜家的院子里,结了一个大瓜(melon)。这个瓜长得又大又圆,瓜皮青翠,花纹精致,见了的人都啧啧称奇。到了秋天,瓜熟透了,两家人就商量:秧在孟家,瓜在姜家,不如两家把瓜一分为二,各取一半。于是,两家找来一把快刀,放到大瓜上。谁知,快刀刚碰到大瓜,瓜就“咔嚓”一声自动裂成两半。两家人凑过去一看:一个漂亮的女婴正躺在大瓜里哇哇大哭呢!孟、姜两家都没有孩子,看到这个女孩十分喜爱,就决定把孩子共同抚养,并给孩子取名为“孟姜女”。 不知不觉中,孟姜女已经六岁了。孟家有一个女仆,刺绣手艺很好,孟姜女看了几次,就自己动手刺绣,竟然绣得像模像样。女仆喜爱她的聪慧,就手把手教她。没过多久,孟姜女的手艺就很出众了。姜家见孟姜女小小年纪就聪慧过人,便教给她一些诗词歌赋,让她反复诵读。女仆也给她讲了不少稗官野史故事。因此,孟姜女从小就心灵手巧,知书达理。等到孟姜女十八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好姑娘了。 这天,孟姜女在花园游玩,忽然看到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躲在花丛里,她赶紧叫来了父亲孟员外。孟员外叫过书生,仔细询问了他的身世。原来,这个书生叫范喜良,是为了躲避秦始皇抓壮丁才躲到这里的。那个时候,秦始皇为修建长城,全国抓壮丁,被抓去的人能平安回来的,十个里也没有一两个。孟员外见范喜良眉清目秀,举止优雅,就把他留了下来。范喜良不仅知书识礼,而且十分勤快,深得孟、姜两家喜爱。一来二去,孟姜女就喜欢上了他。 又过了几年,孟姜女到了要出嫁的年龄。两家人一合计,觉得范喜良最合适了。谁知,在举行婚礼的那一天,两个人刚刚拜完天地,抓壮丁的衙役突然出现,把新郎官抓走了。可怜的孟姜女顿时哭成了泪人。 就这样,孟姜女每天以泪洗面。一转眼,三个月过去了,范喜良还没有回来,孟姜女决定亲自去找丈夫。她挥泪告别父母,带上为丈夫缝制的棉衣上路了。一路上,风吹日晒,餐风饮露,也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只见长城上人山人海,壮丁们在衙役的驱使下,手拉肩扛,吃力地运送着一块块大石头,稍有倦怠,就有衙役的鞭子雨点般落下来,直打得皮开肉绽,死在长城上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孟姜女看得惊心动魄,忍不住一边走,一边大声呼喊丈夫的名字。忽然,有一个壮丁走过来说:“你是找范喜良吧?他已经死了。”孟姜女立刻觉得天旋地转,她跌跌撞撞来到长城根,遍地的白骨不知道哪个是丈夫的。于是,她坐在长城脚下失声痛哭,足足哭了三天三夜,只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忽然,听到“轰隆”一声巨响,一段长城倒塌(collapse)了,露出了丈夫的尸骨。 秦始皇听说有人哭到了长城,勃然大怒,命人把孟姜女抓来。但是,一见到孟姜女,他改变主意了。为什么呢?孟姜女太漂亮了。秦始皇说:“你要是答应嫁给我,我就可以饶你不死。”孟姜女假意答应了秦始皇,要求埋葬丈夫后再结婚。秦始皇答应了。于是,孟姜女给丈夫穿上了自己亲手缝制的棉衣,然后,她指着遍地的白骨愤怒地说:“你这个暴君!我是不会嫁给你的!你害得多少夫妻离散,多少人家破人亡,我要和我的丈夫到阴间再做夫妻。”说完,她一头撞向城墙,又有一段长城轰然倒塌,埋葬了孟姜女和范喜良。从此,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流传了下来,一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传诵着。
二、《孟姜女哭长城》里面的书生是叫范杞良还是范喜良?
应该是范杞良,范喜良没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里面的书生,本来名叫杞梁,后来衍生出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万喜良等。
三、范喜良闯进孟姜女家的后花园是为了什么?
范喜良闯进孟姜女家的后花园,是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捕。
范喜良是秦朝书生,因为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范喜良遭到官兵追捕。为了活命,范喜良慌忙逃跑,并闯进了孟姜女家的后花园,之后就躲在后花园里。
范喜良躲过一劫,还结识了孟姜女,之后他和孟姜女喜结良缘。可惜,范喜良成亲没多久就被抓去修长城,最后死在那里。
四、孟姜女怎么和万喜良认识的?
孟姜女是江苏松江人,其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孟员外,姜女自小聪明伶俐,美丽可爱,家人爱若至宝。光阴飞逝,岁月如流,转眼间,孟姜女已到了亭亭而立之年,她出落的更加动人,心灵手巧,绝色的美貌远近称闻。 有一天,孟姜女作完针线,来到了后花园去散心,荷塘中荷花盛的正好,池水如碧.突然望见一只大蝴蝶飞了过来.他便轻手轻脚的过去,用扇子用力一扑,结果扑了个空,手里的扇子掉进了水池里,孟姜女非常恼火,于是她便卷起了袖子露出了手臂去捞,正在这里,她突然发现一个年轻人立在后花园的树下,孟姜女吓得大叫起来。 孟员外闻讯赶来,非常的生气,他问年轻人为何私自来到别人的花园里,莫非有什么企图? 年轻人忙解释道,原来他是姑苏人氏,名字叫万喜良。自幼通读百书,满腹经论,原想考个秀才,谁知道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四处抓丁,万喜良无奈只好匆匆逃走,一路乔装打扮,忍饥挨饿.受尽了苦头,正好路过孟员外家,就躲进来歇歇,不想惊动到小姐,真是多有得罪.说罢,他连连赔罪. 孟姜女偷偷一打量这个万喜良,只见他虽然满面风尘,衣衫破烂,却眉清目秀,知书达理,不禁暗暗心动,再一忖,自己刚才扑蝶时卷起了袖子,手臂被他窥到了,不禁满面飞红,转身逃走. 孟员外很同情万喜良的遭遇,于是就留他暂且在家住下,孟姜女悄悄的把心事告诉了老爹,员外一想,万喜良忠厚老实,再加上才华出众,到也乐意,于是,他来到了前厅,把这件事儿和万喜良一讲,万喜良连忙推辞,说:"我乃逃亡之人,能得员外收留已是感恩不尽,又怎敢有非份之想?"无奈孟姜女心意已决,非万喜良不嫁,最后万喜良答应了,孟员外乐得合不拢嘴,于是择了一个良辰吉日,给两个年轻人完婚。 婚后的孟姜女和万喜良两下相好,非常恩爱,谁知噩运即来. 村里有一个无赖,垂涎于孟姜女的美色,三番五次上门求亲,都被孟员外给拒绝了,此子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孟姜女完婚后,他不知从何处听说万喜良的身世,于是就跑到官府去告密.就在孟姜女新婚的两个月后,官兵从天而降.把万喜良给抓走了. 从此孟姜女茶饭不思,日思夜想,牵肠挂肚。,转眼秋去冬天来,北风呼哮,大雪纷飞,想到丈夫万喜良正在修长城,天寒地冻,无衣过冬,便日夜赶制了冬衣,准备送到长城去. 孟姜女千里迢迢送冬衣,,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知饥渴不知劳累,昼夜不停的往前赶,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可长城下的民夫数以万计,到哪里去找万喜良呢?孟姜女四处打探,都说不认识这个人,她就挨个地方的走,相信终会找到丈夫.黄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她打听到了万喜良的消息,,可是,,万喜良已因劳累过度而死,被草草的埋到了长城下!孟姜女来到了埋着丈夫尸骨的地方,坐在城下,想着少年夫妻的恩爱,本想长相厮守,却怎料命运弄人,生生离散。千里跋涉,只为看见丈夫一眼,谁料到历尽了千难万险,却连丈夫的尸骨都看不到,愈想愈悲,便面向着长城日夜痛哭,只哭得天昏地暗,日月变色,生生如子规望月,杜鹃啼血,这一哭不饮不食,就是七天七夜,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只见飞沙走石,山崩地裂,长城倒了八百里,碎石下,现出了万喜良的尸体。 长城崩倒了八百里,早惊动了秦始皇,秦始皇大发雷霆.他下令把孟姜女捉来处死.可等到孟姜女出现在眼前,他被孟姜女的美貌惊得目瞪口呆,他要纳孟姜女为妃,孟姜女说:要我作你的妃子,除非你能作到三件事.第一.要把死难在长城下的民夫厚葬;第二.要修长桥一座;第三.要秦皇亲自披麻戴孝到坟前祭祀。 秦始皇都答应下来.于是长桥得建,死难的民夫得到了厚葬,秦始皇亲自披着麻衣来到了万喜良的坟前祭奠。一切过后,秦始皇要孟姜女跟他回去,于是,起驾过长桥,孟姜女立在桥头,冷笑不已,她怒斥秦始皇:"暴君!在你的统治下,生灵涂炭,老百性日夜煎熬于水深火热之中,你害死了我的丈夫,居然想要我作你的妃子?休要妄想!"说罢,抱着丈夫的遗骨,跳进了巨浪翻滚的大海。
五、孟姜女的丈夫到底叫什么名字?范杞梁?万喜良?
范喜良,古代汉族民间爱情故事《孟姜女哭长城》中孟姜女的丈夫杞梁,秦朝修筑长城的民夫。传说名为范喜良,又名为万喜良,还有叫万杞梁的。最早记载在信史《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里。周灵王二十二年秋,齐庄公姜光伐卫、晋,夺取朝歌。前549年,齐庄公从朝歌回师,没有回齐都临淄便突袭莒国。莒君以重赂约和,他拒不接受,后在激战中被俘而死。传其妻孟姜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倒塌。后人编造“孟姜女哭长城”故事
六、范喜良修建长城的简笔画?
画出修长城的劳工,显眼处画一位书生模样的人在吃力地搬城墙砖。
七、给爷爷的祭文?
爷爷你在那边过的还好吧,我们很想你
八、雍正给十三的祭文?
“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深笃友弟之情。天伦至乐,宛如昨日事也”。
这是四爷在十三爷死之后,写给弟弟的祭文。能看出来,老四和十三从小就朝夕相处,形影不离,而且还在教弟弟数学。弟弟知道对哥哥恭敬,哥哥知道弟弟呵护。四爷想起这些事,就跟昨天一样。
九、诸葛亮给周瑜的祭文?
《悼周瑜》
作者:诸葛亮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
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
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
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
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
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
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
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
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
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
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
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
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十、苏轼给欧阳修的祭文?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
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
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斯文化为异端,而学者至于用夷。君子以为无为为善,而小人沛然自以为得时。譬如深渊大泽,龙亡而虎逝,则变怪杂出,舞而号狐狸。昔其未用也,天下以为病;而其既用也,则又以为迟。及其释位而去也,莫不冀其复用;至 其请老而归也,莫不惆怅失望,而犹庶几于万一者,幸公之未衰。孰谓公无复有意于斯世也,奄一去而莫予追。岂厌世溷浊,絜身而逝乎?将民之无禄,而天莫之遗?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者,十有六年于兹瑏瑤。
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救,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