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民风 > 正文

浙江温岭的习俗是什么?

2023-01-07 12:43:3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浙江温岭的习俗是什么?

温岭民间有过年做年糕的习俗。 七月七 即乞巧节。旧时妇女夜间乞巧,以七根丝线望月穿针,先成者最巧。以七色鲜花散置盆中承接夜露,称“接牛女泪”,次晨用台拭目,以为可使眼秀目明。采篥槿叶渍水洗发濯梳具,以为可使头发乌黑有光,不存垢腻。温岭县石塘渔区以是日为小人节,家长为未满16岁孩子扎制彩色纸亭,中餐设宴请客,席后焚化纸亭。 除夕 腊月最后一天,称“过年”。此前,廿四日为“小除夕”,打扫清洗,称“掸蓬壅”,晚间祭灶送灶神。廿四以后杀猪宰鸡,捣糕裹粽,蒸馒头做冻米糖,忙办年货。年内祭天地,称“谢年”。换贴春联。除夕家宴称“年夜饭”。温岭县石塘一带闽籍渔民,在门口焚寿金纸、柏叶,在余烬上跳跃,反复诵念“今年好过年,明年挣大钱”,称“跳龙灰”。合家团坐“守岁”。给小孩分“压岁钱”。放“关门炮仗”以辞旧。 温岭春节期间有包粽子习俗

万水千山“粽”是情,这是端午的祝福语,也是商品的广告语。这道出端午节吃粽子,是全国普遍的习俗。但在温岭,习俗就有所不同了。包粽子是除夕夜做的事情,在过年时节就可以吃粽子了,而端午节则每家都要吃“麦油干”。

“麦油干”,俗称“麦饼筒”,具体来说可分两种。

第一种以麦粉为原料,将麦粉调成稠糊状,取适量放在生温火的盘子上煎成。方言音叫“锡饼”

第二种以面粉为原料,加适量植物的叶子配色,再加水揉成一团,取小块用擀面杖压成薄饼状,再放到生温火的盘子上煎成。这种叫“麦饼”。(此种叫法有点奇怪,在温岭,麦饼并不是以麦粉为原料的。不过台州其他地方也有把“锡饼”叫做“麦饼”的。可能更符实吧)

做好“饼”以后,取已烧好的馅放在中间卷起来,就成“麦饼筒”了。这里的馅并不是只有一种,一般在6-7种以上,多的可达10多种。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

在温岭,卷好“麦饼筒”就可以吃了。在台州的其他地方,还有的把卷好的“麦饼筒”再放到少许油的盘子上煎一煎再吃。

在传统的端午习俗中,也少不了喝雄黄酒、在门口挂菖蒲。

二、温岭的风俗有哪些?

温岭的风俗有:

1、做“八碗” 祭拜祖先

温岭七月半传统讲究做“八碗”:在温岭,七月半,家家户户都要团聚,烧一桌的好菜,猪肉、笋干、豆芽、豆腐、芋头、墨鱼之类是常备菜。

2、祭拜祖先

八碗摆上桌,插上香烛,把准备好的钱票、元宝点上火,祭拜祖先。做七月半,在温岭还有敬祖的意思,这一天与清明节一样,也是怀念逝去亲人的日子。

3、起糕干坯

在温岭,这一天,不少地方都要做糕干坯,俗称“起糕干坯”。糕干坯以米粉为原料,按比例掺好,然后倒入水,揉搓成小颗粒,筛好粉粒后,掺上白糖(有时候是在一层米粉上洒一层红糖,再覆盖米粉形成糖夹心层),放入蒸笼中蒸熟。

在蒸之前,一般先用刀或尺子划好条块,以便蒸好后分块吃。刚出锅的糕干坯既柔软又香甜,即使放上好几天,也能食用,虽然会变干硬,但吃起来更香,别有一番风味。

4、吃豇豆莳

七月半,一碗豇豆莳(shi 第四声) )也是必不可少的。豇豆莳又叫豇豆糊,是咱温岭的一种特色小吃。

它是由煮熟的豇豆加上淀粉(多是山粉,即红薯粉)做的,有时也会加些切成片的红枣、花生、荸荠、芝麻之类的。豇豆糊出锅时,像果冻一样透明,豇豆和添加的东西就镶嵌在里面,吃起来弹力十足,软嫩香甜。

5、蒸桐子叶包

在温岭城南、温峤、坞根等地,七月半会做桐子叶包吃。这种小吃是将发酵后的米粉浆,倒在桐树叶上蒸熟,刚出锅的桐子叶包又热又软,桐子叶的芳香扑鼻而来,清香四溢,吃起来香喷喷的。

三、温岭春节或元宵节民风民俗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据《台州民俗大观》一书记载,台州一带除了温岭、玉环两县市的闽南籍渔民外,都把正月十四作元宵。究其原因,说法很多,有称朱元璋将元宵节提前一天的,有称方国珍为了让吃素的母亲也能享受节日的口福,提前一天过元宵,也有说临海状元秦鸣雷因为十五斋戒食素而提前过元宵节的以及戚继光为抗倭需要提前一天过元宵等说法。过元宵节,除了赏花灯、吃汤圆(元宵)等习俗外,在台州温岭,还有以下一些风俗。

1、点间间亮

点间间亮这一风俗,黄岩、温岭、玉环等地均盛行,传说这风俗来自戚继光抗倭。戚继光台州抗倭时,有倭寇在上元节时潜匿人家,戚继光为肃清倭寇,叫百姓将蜡烛在暗处点亮以方便检查,因此形成了点间间亮的习俗。

过去没有电灯时,人们在每个房间内燃点蜡烛,现在人们则将每个房间的电灯亮起来。

2、送坟灯

元宵节,台州、温州等地都有送坟灯的习俗。过去,人们在元宵节时,自己扎制或购买坟灯送上山去,在先人坟前点起来,这一风俗至今在台州一些地方盛行。不过,因为纸灯容易引发山林火灾,各镇(街道)和农林主管部门每年元宵节前都要宣传防范,提倡老百姓以塑料花灯代替纸制坟灯,近年也有老百姓送鲜花代替的。

3、吃糟羹

吃糟羹也是台州的元宵风俗,这一天,许多人家都要吃糟羹。糟羹有甜羹与咸羹之分,甜羹由山粉(番薯淀粉)、金弹饼(金橘蜜饯)、花生仁、芝麻糖等做成,咸羹则在山粉中加入蛏、豆腐、青菜、蛎肉等做成。

4、解鹞灯

所谓解鹞灯,就是将灯笼通过纸鹞放到天空中去。

温岭中医院原副院长张悟新介绍,他小时曾跟着父亲和大伯做过纸鹞:先用蔑刀削好毛竹片,扎成架,再在架上贴上光连纸。做的纸鹞有的是上宽下窄的,微呈弓形,在纸鹞上,贴上红纸剪的“云头”(云纹)图案,有的还要贴上其他一些图案的剪纸以图美观。解鹞灯用的灯,也有翅膀,里面点上小蜡烛,将鹞灯套在风筝线上,然后一只一只放上天去。

有道是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各地春节习俗不尽相同,台州虽然地域不大,但台州人过年可有着特别的民风、民俗。...几乎家家都烧糟羹,且要比比谁家烧的好吃。最有意思的是,三门人吃糟羹是免费的,什么人都可以到另一个家庭去吃一碗鲜美的糟羹,...

20010年2月27日正月十四日晚,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渔民自发跳起传统的大奏鼓舞蹈,扛起特制的台阁用渔村独特的方式闹元宵,祈愿今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当地渔业大丰收<BR>扛台阁又名扛火镬,它是祖籍闽南的石塘镇箬山一带传统的渔民庆丰收习俗,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扛台阁时,总是由一个村发起,其他响应的村要将本村的台阁扛到该村,待全部到齐后,再按照发起、响应的先后顺序起程游街穿巷,待每条街巷、村子巡游完毕才结束,如此一直持续三四天甚至上十天,一般连续要扛三年。以前石塘镇的台阁都由竹木等材料制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近年来都是用不锈钢管扎成,周围再装上日光灯管,装饰亮丽。

据了解,这次扛“台阁”表演从正月十四晚开始持续扛四天,是当地石塘镇渔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由石塘镇的老石塘片域和箬山片,钓浜片三地渔民一起上演,总数达到27杠,属历年来台阁数量最多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

转载申明:灵堂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