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民风 > 正文

福建三月三有什么风俗?

2023-01-10 13:31:12  来源:网络   热度:

福建三月三有什么风俗?

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三月三民间有何习俗?

三月三节日习俗:

1,吃地(荠)菜煮鸡蛋

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2,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由此节派生出的一种风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要到河边去野餐。有的将酒杯投入缓水中,让酒杯随流而下,下游不远处等候的人则将酒杯从水中拾起,然后一饮而尽,这叫“曲水流觞”;有的将煮熟的禽蛋,投入水中,像酒杯那样在水中顺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们则将禽蛋从水中取出,然后剥而食之,这叫“曲水浮素卵”;有的则将红枣投入水池中,然后照禽蛋的方式那样将红枣拾食,这叫“曲水浮绛枣”。这种习俗,在至今我国一些地区和少数民族中流行。壮族、侗族等兄弟民族,三月三还有吃彩蛋的习俗。

3,壮族:三月三歌圩节

三月初三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壮族人民在农历三月三举行盛大的节日歌会――歌圩,壮语称“窝被节”。相传这天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遇难 日,故设节纪念。刘三姐是唐中宗时壮族著名的女歌手,这位歌圩培育的歌仙,会唱许多优美动听的山歌,被人们尊为对歌活动的创始者和传播者。

歌圩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用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等染成的五色糯米饭,还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对歌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知识性的盘歌、斗智的蛮歌和情歌等。内容则是天文地理、文学、社会、伦理道德等无所不包。其中情歌又分为见面歌、邀请歌、爱慕歌等等。

三月三民俗】

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

汉族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

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L(曲)草,合米粉为@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

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见下文三月歌圩节)。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 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三月三”节日活动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建设新农村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由于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畲族居住环境的改变,畲族的语言、服饰、歌舞正在逐渐汉化,“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也趋于萎缩,亟待加强保护。

三月三”民间艺术节

(1)“三月三”乌当区新堡布依族歌会:始于1980年农历三月初三,每年一届,至今已经举行了25届。这个歌会在市、区民宗局的大力支持下,越办越大,不但丰富了当地布依族的文化生活,推动了新堡乡的经济发展,还在保存、传承民族文化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新堡三月三歌会上采集到的布依族民歌,就有数十首收录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贵州卷》、《贵阳市民间歌曲集成》中。新堡三月三歌会是改革开放初期率先在全省发起的,带有新民俗文化性质的民间活动,它已成为贵阳市北边一个最大的歌场。在它的带动下二十多年来先后在贵阳各地自发地举办过区、乡、村级的“歌会”,推动了贵阳市民族文艺的发展。

(2)三桥村圣泉“三月三”民族艺术节:三桥村是位于我市云岩区西北出口要道城郊结合部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寨(有苗族、布依族、黎族、土家族、汉族等八个民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村民们自发地聚集到下五里布依村寨圣泉边,以山歌对唱的形式表达丰收后的喜悦,青年男女借此机会,表情达意互叙衷肠,以定终身,因而得名“三月三”。下五里“圣泉”是因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天然奇观,有史书记载“泉水自山麓涌出,涨涨缩缩,连绵不断,昼夜不停,又驹百盈,也称漏勺泉,发现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992年举办了首届民族艺术节至此每年一届,至今共举办了十三届,从布依对歌、山歌对唱、发展到斗鸡、斗鸟、苗族跳场、文艺专场演出与村民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等。

(农历三月三)云汉村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彩旗飘飘、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今日是云汉村第五届欢乐节。欢乐节节目纷呈,其中最吸引人注意的是欢乐大巡游。早上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到云汉小学操场集中,巡游的队伍阵容强大,其中有云汉小学学生组成的300多人的队伍,包括鼓号队、鲜花队、花篮队、彩扇队、彩伞队、彩旗队、羽扇队等,另外还有由群众组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队列,如秧歌队、腰鼓队、龙狮鹤舞队、飘色等大小30多个队伍。在游行之前先是各队的精彩表演。其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醉龙队的表演,队员一边舞龙一边豪饮,步醉人不醉,人醉心不醉,十分有特色,难得一见。巡游于11点开始,浩浩荡荡的队伍在鞭炮声中出发,所到之处,观众人山人海,街道两边挤满了群众,形成了一堵人墙。游行在下午2:00结束。

云汉小学的学生在巡游中以其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表现大受群众好评。而学生们也表示,大巡游虽然十分辛苦,但能为群众带来欢乐而感到高兴。本届欢乐节是云汉小学师生第三次参与的社区活动。一直以来,云汉小学的领导都十分重视社区共建活动,先后多次与云汉社区联手组织多项活动,这些活动开展既有效地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又大大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和谐发展。

详见

婆婆煮了地菜蛋,不忘记送给爸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