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墓志铭 > 正文

唐朝的附属国有哪些?

2025-03-11 07:35:14  来源:网络   热度:107

一、唐朝的附属国有哪些?

有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藩属国。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安东,西达中亚咸海的安西,南面包括了现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北部。

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但安史之乱后数十年间,由于大量河陇边兵参与平乱(主要为陇右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所部)导致边防空虚,吐蕃趁势进逼,回纥则入据河套草原,使得唐政府能控制之疆域大减,黄河以西甘、凉皆不可得,终唐之世对于敦煌以西之控制亦完全丧失。在东北由于新罗的崛起,安东都护府早已撤回辽河以西,同时契丹、奚等部族成为大患。西南方面吐蕃和南诏亦在中唐之后令唐政府蒙受重大损失。

二、唐朝末代将军名单?

李克用(公元856年—908年),生前称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唐末将领。沙陀部人。别号“李鸦儿”。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兵镇压庞勋起义,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李克用旗下十二义子,加上亲儿李存勋,合称十三太保,全是当时的名将,其中李存孝世称无敌。

李存孝(?~894年),代州飞狐人(今山西灵丘),本姓安,名敬思。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天下无双,勇力绝人。史书记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他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地位相当于《说唐》中的李元霸,天下无敌。

庞师古(?-897)唐末朱温将领。初名从,曹州(今山东菏泽)人。微时事朱温甚谨,未曾离左右。后为将,屡从征战,累有战功。复代朱友裕领军,下徐州,斩时溥,又破朱瑾于清河。累官至徐州节度使、检校司徒。乾宁四年(公元897年),与葛从周分统大军,渡淮伐杨行密,屯于清口,寨地低下,有人建议就高为栅,师古不听,说非太祖之命不妄动。淮人乘夜放水,淹其军,不能战,兵败死于阵中。

丁会(?-910),字道隐,安徽寿春人。唐末大将,因不满后梁代唐,归附于晋王李存勖。

三、唐朝将军有哪些?

秦琼(571~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

卫公李靖,字药师,原名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出生于官宦之家,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军事唐俭、理论家。

尉迟敬德:大唐名将,座驾:乌骓马,兵器:水磨竹节鞭,经典之战:玄武门

薛仁贵:大唐名将,座驾:白玉驹,兵器:方天画戟,经典之战:东征朝鲜

安禄山:胡人,座驾:黄瓜马,兵器:独脚铜人,经典之战:安史之乱

李光弼:大唐名将,座驾:青腚马,兵器:透甲枪,经典之战:平定安史之乱

郭子仪:大唐名将,座驾:九花虬,兵器:方天画戟,经典之战:平定安史之乱

高仙芝:大唐名将,座驾:大宛马,兵器:锯齿飞镰刀,经典之战:大破吐蕃

四、日本附属国是什么?

帕劳。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领土小、人口多的国家,各种资源非常缺乏。进入工业时代,资源匮乏的局面直接导致其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加之其地面将近2/3的面积为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地区,这就诱发了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

尤其是在二战期间,其给亚洲带来的灾难非常巨大,种种行为是得不到亚洲人民原谅的。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上却有一个崇尚日本的国家,讲日语、过日式生活、住日式风格建筑,甚至用的还是日本国旗。这个国家曾经被日本殖民半个世纪之久,至今尚未与我国建交。

帕劳,位于关岛以南700多英里处,是东南亚出入太平洋的门户。其由300多个火山岛和珊瑚岛组成,其中只有九个岛有常住居民。海岸线长达1519公里,最大岛屿为巴伯尔岛,面积352平方公里,在本地区仅次于关岛。其城市面积也只有28平方千米,还不及中国的一些乡镇人口多。

帕劳,1710年被西班牙探险家发现,1885年被西班牙占领,1898年被西班牙卖给德国,一战被日本占领,成为了日本的“附属国”,1947年被美国占领,之后美国授予日本托管。1994年10月1日结束其托管地位,同年12月,加入联合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后的帕劳,仍然与日本保持着千丝万缕的特殊关系。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长期占有欲极强,每占领一个国家都试图想吞并这个国家,帕劳可以说是一个成功被日本同化的国家。一战时日本占领帕劳后,开始实行同化制度,坚持从教育抓起,要求帕劳的老百姓必须说日语,在当地开办日语学校,并且更换了日本国旗。二战后,美国出于对冷战的需要,又将其委任给日本代管,可以说日本实际统治帕劳近百年之久。

如今的帕劳虽然早已经独立,日语也被官方取缔,民众使用的是英语和帕劳语。但是,新一代人对于日本有一种认同感,日化现象仍然存在,很多家庭依旧过着“岛国”的风俗生活,建筑样式也多为日式风格,可以看出,帕劳的民众对于日本还是有着特殊情感。不知道是不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个弹丸之国至今不曾与我国建交。

五、唐朝将军夫人称呼?

“夫人”““玉”、“璧人”、“夜人”千金人”、令“媛”“女公子娃”、“丽人”、液人”、“玉女”、“娇”、“巾帼”、西施”、“尤物”、“人”、“间”“等均是代对女性的室令古称谓。将军夫人别人可四称为“太太令”、-“夫人”、“会”、室人”、“间”3称。将军称自的毒千为“内”“内子”、“内助”“馈”、“糟粮之毒等”等。

娘子 是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在书信中也有称贤妻、爱妻的)

荆妻 是旧时用来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也有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等等 古代将军的妻子:"妇”、“室”、“君”、“夫人”、“娘子”、“浑家”、“内”、“老婆”、“婆娘”。

六、唐朝姓叶的将军?

叶仁捷—南唐国将军

叶仁捷,字处仁,约生于唐昭宗天祐甲子(904)年,约卒于北宋端拱戊子(988)年,处州松阳卯山人,温州紫华山叶氏第一世始祖,叶公沈诸梁第54世孙。其高祖名叶吉备,唐诰赠御史;曾祖名叶进彪,唐诰曾主事;祖父名叶资蠙,唐诰赠承德郎;父名叶可运,原为吴国旧臣,后侍南唐国,官“内侍省都知”(宫庭里的官名,以宦官充任,间也用士人,内侍省设内侍、外侍,掌管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五局)。叶仁捷系叶吉备第五四孙,承祖业入朝为南唐国效力,官至殿前都押衙副将(多见于唐宋时期的武官官名,掌领仪仗、侍卫之职。相当于御林军副统领之职)。南唐元宗时期,他又把饱读诗书、才气横溢、抱负高远的儿子正大,也带进南唐国,做了太子(李煜)的侍读(也称陪读、侍讲等)。这样一来,将军祖孙三代都在为南唐国效力,一家人的命运也就与南唐国的兴盛衰亡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七、唐朝姓陆的将军?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丞相陆逊之弟。爱好学习,信守情义。

孙权曾因为公孙渊巧诈反复而意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赤乌二年(239年),陆瑁去世。

八、唐朝将军位置高低排名?

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辅国大将军

从二品:镇军大将军

正三品上: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正三品下:怀化将军

从三品上: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

从三品下:归德将军

正四品上:忠武将军

正四品下: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

从四品上:宣威将军

从四品下: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

正五品上:定远将军

正五品下:宁远将军、怀化郎将

从五品上:游骑将军

从五品下:游击将军、归德郎将

正六品上:昭武校尉

正六品下:昭武副尉、怀化司阶

从六品上:振威校尉

从六品下:振威副尉、归德司阶

正七品上:致果校尉

正七品下:致果副尉、怀化中侯

从七品上:翊麾校尉

从七品下:翊麾副尉、归德中侯

正八品上: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宣节副尉、怀化司戈

从八品上: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御侮副尉、归德司戈

正九品上: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

从九品上: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

九、唐朝日本都城?

在奈良朝末期,朝廷与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激化。为了削弱权势贵族和僧侣的力量,桓武天皇于784年决定从平城京迁都到山城国的长冈,延历十二年因早良亲王怨灵在今日的京都市筹建新都,命名为平安京,希望借此获得平安、吉利、安宁与和平。

十、大将军郭逵墓志铭来历?

 宋初,其先人徙居京师,后卜葬洛阳,遂定居。父郭斌。郭逵以父荫补北班殿侍。宝元、康定年间,西夏元昊扰宋朝沿边州郡,郭逵兄郭遵为延州西路都巡检使,被西夏兵杀死,宋廷优恤,录郭逵为三班奉职。时范仲淹正任陕西都部署,郭逵即隶其麾下,待他如子侄一般。  郭逵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很有战略眼光,为众佩服。当时,有这样两件事反映了郭逵的才智。一是军中议论攻西夏取灵武。郭逵表示反对,他说:“地远而食不继,城大而兵不多,未见其利。”结果出师不久,泾原任福全军覆没。众佩服郭逵有先见之明。二是对将领葛怀敏的看法。郭逵认为他“喜功徼幸,徒勇无谋”,故“他日必败朝廷事”。不久,葛怀敏果然兵败身死。由此郭逵被众誉为知兵者。后调任真定兵马监押,平保州兵变。  郭逵办事,极为精细认真。庞籍镇河东时,以郭逵权知忻州。这时,契丹来使请求割取天池庙地。庞籍久不能决,于是委托给郭逵处理。郭逵查阅有关文书档案,发现有一通太平兴国年间契丹写给天池县的信,提到:“遥祀天池庙有应,以属南朝地,未敢擅修。”据此,向契丹使者出示信件表示拒绝,使契丹无法再争,大为折服。  嘉祐初年,湖北溪蛮彭仕羲反宋,郭逵加带御器械,为荆湖北路兵马钤辖兼为澧州知州。郭逵先抓获了彭仕羲的亲信,安置在自己身边为小史,并向他了解那里的山川地形和防务虚实。嘉祐三年(1058),即以小史为向导进兵围剿,连破罗城峒及贺府等二十多处险隘,攻拔新州,乘夜向彭仕羲的根据点桃花州挺进。彭仕羲弃城逃跑,余部皆降。郭逵以战功迁为礼宾使,徙荆湖南路兵马钤辖、邵州知州。累迁容州观察使、泾原路副都部署。  治平二年(1065),郭逵以检校太保同签书枢密院。出领陕西宣抚使,判渭州。宋神宗即位后,迁静难军留后,改宣徽南院使,判郓州,又改镇鄜州。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朝廷拿不定主意。边将种谔接受了西夏嵬名山的投降,并攻取了绥州,但西夏人却杀死了宋朝官员杨定。朝廷舆论认为,应该放弃绥州,皇帝甚至下诏,要焚烧后放弃绥州。郭逵坚定地认为,绥州不能烧,也不能放弃,而应当坚守,用以安置嵬名山举族而归降的1.3万人。因此郭逵果断地隐匿了诏书。不久,西夏提出用塞门砦和安远砦来交换绥州。郭逵认为这很可能是空口欺诈,他提出一个条件,即必须先行交出塞门、安远二砦,才可交移绥州。由于郭逵派出的使者有西夏西平王在祥符间写的一封信,证明塞门、安远二砦的界址在长城岭下,西夏使臣无法驳斥,此事遂以宋朝保有绥州而告终。朝廷下诏表彰了郭逵,说:“渊谋秘略,悉中事机。有臣如此,朕无西顾之忧矣。”郭逵加检校太尉、雄武军留后。  熙宁九年(1076)正月,交阯李乾德攻陷广南的邕州等地,朝廷拜郭逵为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经略招讨使,兼荆湖南北路、广南东西路宣抚使,携同在鄜延与河东的旧将士,前往征讨。郭逵认为广源州是咽吭之地,兵甲精锐,不先攻取必有腹背受击之患。他又分析到刘应纪是彼方的谋主,不先擒刘应纪,则军声不会大振。于是确定了攻击重点的方针。一战而胜,刘应纪投降,军威大振。接着,又攻拔了决里隘,并乘胜攻取了桄榔、门州等地,与李乾德在富良江决战。李乾德无路可走,奉表请降。这时,郭逵原有的30万大军,由于冒着炎热进入瘴疠之地,伤亡逾半数,军粮也尽,虽一水之隔不能再进,乃班师回朝。后贬左卫将军,西京安置,闲居了十年。哲宗即位后,一度起知潞州,进广州观察使,知河中等职。以左武卫大将军致仕。元祐三年(1088)病故,享年67岁。死后赠雄武军节度使。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