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祭祀 > 正文

农耕祭祀流程?

2025-03-01 18:45:16  来源:网络   热度:195

一、农耕祭祀流程?

1、祭典开始:鸣炮。

2、执事者各司其职,鼓起严、鼓再严、鼓三严。

3、请陪祭者就位、请副主祭者就位、请全体裔孙肃立。

4、请主祭者至门口迎祖(由礼生带领)。

5、迎祖:(敲钟擂鼓:二鼓一钟)全体裔孙面向门口,主祭者跪,恭读请祖文,兴,礼生带领主祭者及司炉(将香炉)回会场(曰:请主祭「一鞠躬」至案前「再鞠躬」行安香礼「三鞠躬」)。

6、献茗(鼓一声)拜(钟一声)进。

(鼓起严、鼓再严、鼓三严)

7、行上香礼:(全体裔孙)拜(钟一声)再拜(钟一声)三拜(钟一声),进香。

曰:林姓始祖 源远流长 列祖列宗 辟土开疆

(鼓初严)

8、行初献礼:主祭者跪(只有主祭者拜)

献花(鼓一声)拜(钟一声)进,献馐(鼓一声)拜(钟一声)进,献果(鼓一声)拜(钟一声)进,献牲(鼓一声)拜(钟一声)进,初献爵(鼓一声)拜(钟一声)进,献财帛(鼓一声)拜(钟一声)进。 民俗节庆门户网站

二、开业祭祀流程?

1.

准备祭拜的材料,有的地方是准备家常便菜、酒、蜡烛、纸钱等,有 的地方是水果、茶、米豆等物品

2.

供桌设在屋后边(方)祭拜,点燃香烛等,拜完要烧纸钱等

3.

祭拜仪式完成就喊开工大吉、平安顺利等一类吉祥话

4.

进行房间扫除,意思一下把污秽扫出大门

三、代祭祀服务流程?

1、打开手机微信,搜索“云上清明”小程序,点击进入;

2、选择“代客祭扫”(需要其他的服务可点击相应的服务按钮),点击进入;

3、在页面上方的搜索框输入机构名称查询,或者直接在下方滑动机构选择要预约的机构,点击机构名称右下角“代客祭扫”;

4、进入机构详情页面,选择要预约的方式,比如选择网上预约;

5、然后登陆自己的账号,输入手机号获取验证码登陆即可;

6、登陆账号以后,就进入了预约信息填写的页面,认真填写每一项内容,填写完成后点击下方“确认预约”,就完成代客祭扫的预约了。

四、过年家中祭祀流程?

一,首先选好摆祭位置,摆好贡桌。

二,置办祭祀礼器,香炉,腊烛。

三,放立牌位(祖先之位),放置祭品,点心,鲜果,鸡,鱼,猪等肉菜。

四,开始点香,点腊,后人初一早上祭拜,行礼,并初一至初三早饭,每顿饭都给祖先上贡,初三不过午时,将用纸叠的树折,送到坟里烧掉。

五、唐代断案流程?

唐朝的断狱流程也很复杂,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诉讼制度。

从起诉开始,到司法机关审判结束,一般大案要经过七个流程。

第一、起诉与受理。唐朝起诉制度方面已经发展成为体系,其结构之严密,内容之丰富,堪称前代法制的集大成者。光一个起诉便分为告诉,也就是“告诉乃论”;告发,也就是“告言人罪”;自首,也就是主动投案的“自告”;此外还有官告,也就是由朝廷的专职机构提出诉讼,一般是御史台,或者是分道巡查的勾检制。

第二、强制。对人犯规定的强制措施,包括逮捕和囚禁。一般逮捕和囚禁的权利由地方官府执行并承担。州一级是法曹参军负责督捕盗贼;县一级则是由县尉“主追捕盗贼、伺察奸罪。”另外对犯罪嫌疑人的拘捕行为也作出了规定:“若持杖拒捍,格杀勿论。”

第三、查找证据。唐代司法机关审理案件要“审查词理,验诸证信”,只要证据确凿,被告人不承认也可断案。但最重视的还是被告人的口供,但唐朝规定刑讯方式取口供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拷囚不得三次,总数不得二百”,限制了官吏滥用刑讯逼供的现象。

第四、审讯。法官必须根据告状内容进行审理,不得有告状之外德行为,这具有“不告不理”的性质。主持审讯的官员,至少是判官,如大理寺的寺丞、州府的法曹参军、县里的县尉等,但在实际中,一般都由各部门主官亲主刑狱。

第五、判决。在唐代刑事审判的最终结果被称为“判罪”,定罪量刑的标准其实是大唐的法律本身。在断狱前,如果法律发生变动,则一般要按照从新、从轻的选择来判决,这显示了唐朝在立法方面的宽厚态度。

第六、上诉。审案结束,案情事实证据确凿,能够定案后,司法机关须的告知罪犯及其家属,当面宣判。如认罪伏法则当时签名画押确认,如果不服判决则可提出上诉。在唐朝,除了向上级司法机关提出上诉外,也可通过登闻鼓、立肺石、投匦等方式向皇帝提出“直诉”。

第七、执行。对于死刑的执行,唐朝政府是慎之又慎的,一般都要经过长期的复核程序,另外执行死刑的时间也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依《狱官令》记载,死刑执行时间不得在“立春到秋分”,所以一年中只有六十多天才可执行死刑,需要注意的是,“谋反”大罪不在此规定范围。为防止死刑作弊,五品以上官员处死要由大理寺正监斩,地方死刑则由长史、司马、别驾等监斩。另外“流刑”也是重刑,按照其罪行大小分流两千、两千五百、三千里,俱在流所服役一年,流人妻妾必须随同前往,期满后编入流放户籍为民。其他刑法的执行,都由小罪而来,就不一一解释了。

结语:总的来说,唐朝的刑狱制度大多是继承隋朝刑狱制度发展演变而来,但唐朝更多加入了大量的人文关怀和监督机制,才使得唐朝法律制度趋于完善,正是这样,后世的历代王朝才皆以其为模本,建立了各自的刑狱制度,但从实质来看,后世王朝的刑狱制度无论怎样变换,都是依照唐朝刑狱制度的大框架下变动的,唐朝制度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六、云南春节祭祀流程?

挂甘蔗

春节前,昆明的农贸市场和年货街上,一根根甘蔗堆成了小山,对比挑选之后人们都会买上两根扛起就走。甘蔗尾部要带一点根须,顶上长长的绿叶也不能去掉。到除夕夜十二点的那一刻,要把甘蔗根冲上叶朝下地放在门后,表示“翻梢”,预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两根甘蔗则代表好事成双,甘蔗象征着步步高升和一年从头甜到尾。

铺松毛

听老人说,老昆明人过年其实讲究是很多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简化了很多程序,所以似乎过年也不那么热闹红火了。门前栽“松蓬”是老昆明人过年习俗,过去过年时家家都要从山上挖一棵松树回来栽在门前,树下用松毛做一个包,插上香,乞求来年的好运气和一家人的幸福。在农村过年有的家里不光要门前栽“松蓬”,家里地板上还要铺松毛,一屋子的清新气息。

松针是在吃年夜饭时撒在地上的,松枝则插在院子里、门前,这叫“松蓬”,象征新的一年清吉平安,这个习俗在全国云南独有。这是彝族兄弟对松树的崇拜,过年时彝族要栽种松树的风俗传给了汉族,千百年来,这个中华民族大融合、团结的象征在云南已经代代相传。

吃长菜

吃长菜,是老昆明年饭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也是我儿时深深的记忆。寓意长吃常有,长长久久。昆明人的长菜是将大年三十吃不完的菜煮一大锅,一直吃到正月十五过小年。长菜要一根根完整地煮,通常有蒜苗、青菜等等。而饵块同样是昆明人过年一定要吃的食品,用老腊肉、老腌菜、青豌豆、甜酱油一起炒,那才是家乡的味道。除此之外,八宝饭、红烧鱼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今天云南的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布依族春节习俗

姑娘抢挑第一担“聪明水”

春节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除夕晚上,布依族的人们都通宵达旦地守岁。新年初一清晨,姑娘们争先恐后到井里挑“新年水”,又称“聪明水”。人们认为,谁先挑到第一担水,就会在这一年中得到幸福。正月初二,年轻人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到村边、山腰、田坝去玩耍,对歌、吹木叶、唱“筒筒歌”、踢鸡毛毽、丢花包等。

景颇族春节习俗

小伙子们的射击比赛

景颇族的青年人在春节普遍开展“坦丁”(射击)活动。“坦丁”是景颇人十分爱好的活动,姑娘们往往是这个活动的人判,她们把靶包高挂在树梢上,小伙子争相用箭射,谁射中,靶包就归谁。姑娘们在靶包里放有各种东西,有的象征吉祥,有的表示爱情,有的取笑捉弄小伙子,但多数装着硬币。

彝族春节习俗

大年初一妇女不劳动

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大年初一妇女被免除所有的家务活动,以示对妇女在过去一年中的辛劳的感激之情。除夕日,每户人家的门前会立起一棵青松,表示除旧迎新、免祸消灾;堂屋的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松针,用于坐在上面吃年饭。除夕夜,成年男子必须通宵达旦地守夜。

傣族春节习俗

象脚鼓比赛

初二、初三,一些傣族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傈僳族春节习俗

赛诗会

傈僳族人们在春节期间最喜欢举行“赛诗会”。会上,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的民族盛装,遥遥相对,在恋歌中眉目传情,而已婚的老歌手们,一边品尝着温醇的水酒,一边向年轻人传授他们爱唱的名诗或名调。

侗族春节习俗

村际芦笙会

侗族喜欢在春节期间举办“芦笙会”。这种活动一般由两个附近友好的村庄协商举行。如果甲村到乙村去举办“芦笙会”。那么,乙村的乐队就先在村头吹奏着芦笙迎接,见面后,乙村先奏起“迎宾曲”,甲村再吹“见面曲”,然后,跟着乙队欢欢喜喜到乙村,饮宴之后,芦笙会就开始了。

白族春节习俗

朝山会

春节期间,白族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朝山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为朝山会。虽是初春,但鸡足山上已是山花烂漫,春意浓浓。朝山者来到鸡足山,在各个寺院给佛像敬香供果,捐献功德。朝拜者最后要到鸡足山顶峰金顶寺,东观日出,西观苍洱、北眺玉龙,南看祥云,极目千里,但见春和景明,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春节前结婚的白族新人,也成双成对来朝山还愿,祈求生活幸福,爱情甜蜜。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传统座次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年夜饭 

饮食特色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祭祖

据民俗专家、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介绍,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七、七夕祭祀流程?

祭祀用品及宴会准备:

1、祭祀时间:不一定是7月15日,而是7月底前的某个晚上。

2、祭祀当天请对先祖或先祖画像进行排

3、祭品选择:正餐、小吃、时令水果等祭品。饭菜可以是祖先们生前的最爱。它们通常放置在大厅的中央,有7个盘子,7对碗筷,7个杯碟。

4、祭品:香烛、纸币、素酒、菊花、“包袱”。

八、芭莎苗寨祭祀流程?

芭莎男人有一个成人礼,这成人礼称为“补荡”,他们认为只有经过这“补荡”的男子其灵魂才能被祖宗接受,才有资格参加族群的活动。

成人礼的时间为满15岁那年的秋末或初冬,仪式前一天先请鬼师做法事,并为小孩剃头,没错,这剃头用的就是镰刀!剃头后留下头顶的一小撮头髻,用黑底白花头帕包裹好,剃下的头发放入火中烧掉,男孩穿上新装。

第二天是举行成人礼的日子,白天男孩邀请本族经过“补荡”的兄长们去捕鱼,晚上鬼师选定时辰,燃起火把,做法事,念祭祠,鬼师宣布小孩成人。

九、汉服立春祈福祭祀流程?

汉服传统祭祀礼仪 流程 人员:赞礼1 人 初献官 亚献官 终献官各 1 人 乐工 1 人 参祭者若干 礼器 酒爵3 个 铜盆 2 个 祭品若干 : 参祭服饰:祭服在前 直裾深衣居中 襦。

邕城秀丽万象新,壬寅立春祭春神。梦回汉唐祈祥瑞,桃李芬芳赏春人。注释:1、春神指谁?句(gōu)芒,或名句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

十、唐代太子成婚流程?

皇太子纳妃。

皇帝遣使者至于主人之家,不持节,无制书。其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皆如后礼。

其册妃。前一日,主人设使者次大门之外道右,南向;又设宫人次于使者西南,俱东向,障以行帷。奉礼设使者位于大门外之西,副及内侍又于其南,举册桉及玺绶,命服者又南,差退,俱东向。设主人位于门南,北面。又设位于内门外,如之。设典内位于内门外主人之南,西面。宫人位于门外使者之后,重行东向,以北为上,障以行帷。设赞者二人位于东阶东南,西向。典内预置一桉于阁外。使、副朝服,乘辂持节,鼓吹备而不作。至妃氏大门外次,掌严奉褕翟衣及首饰,内厩尉进厌翟于大门之外道西,东向,以北为上。诸卫帅其属布仪仗。使者出次,持节前导,及宫人、典内皆就位。主人朝服,出迎于大门之外,北面再拜。使者入门而左,持桉从之。主人入门而右,至内门外位。奉册宝桉者进,授使副册宝,内侍西面受之,东面授典内,典内持入,跪置于阁内之桉。奉衣服及侍卫者从入,皆立于典内之南,俱东面。傅姆赞妃出,立于庭中,北面。掌书跪取玉宝,南向。掌严奉首饰、褕翟,与诸宫官侍卫者以次入。司则前赞妃再拜,北面受册宝于掌书,南向授妃,妃以授司闺。司则又赞再拜,乃请妃升坐。宫官以下皆降立于庭,重行北面,西上。赞者曰:“再拜。”皆再拜。司则前启“礼毕”。妃降座,入于室。主人傧使者如礼宾之仪。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