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悼念 > 正文

男歌手高保利车祸去世,他都有哪些作品?

2023-01-07 00:06:19  来源:网络   热度:

男歌手高保利车祸去世,他都有哪些作品?

男歌手高保利车祸去世,他的作品有《仰望平型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桃花红杏花白》等等。

男歌手高保利,在2021年2月24日的时候在去太原的高速上因严重车祸而死亡,年仅46岁。高保利从小家境贫寒,为了维持生计,小小年纪的高保利就去了家乡的一家剧团里以表演节目来维持生计,但是高保利他并不想就这样过一生,他想去追逐他的音乐梦想。所以高保利放弃了他在家乡稳定的工作,只身前往北京,在北京扎根下来了之后,他就开始完成他的音乐梦,他以一首《仰望平型关》而一炮成名,之后就开始连续参加《星光大道》等各种节目。

2006年,高保利被拥有”歌坛伯乐“之称的著名歌唱家王昆收为了弟子,在这一年中,他还在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取得汉族歌手唯一独唱优秀奖。2008年,高保利在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全国决赛中获得铜奖,是历届青年歌手大赛原生态唱法首位获此殊荣的汉族歌手,通过高保利获得的这些奖项,我们可以看到高保利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歌手。高保利自出事之后,他的好友龚琳娜、王凯等纷纷发文悼念,对高保利的事件感到惋惜不已。

高保利可以说他的成就完全是靠他自己打拼出来的,这一点就很让人敬佩了,他因为自己优秀的唱功而被誉为”山西民歌王“、”西部歌王“,他的声音粗犷而明亮,是民歌歌坛上不可多得的优秀的歌手,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歌手,却遭遇了严重的车祸,不然的话,他应当是前途无量的,可惜就这样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有很多,比如有《吉祥安康》、《桃花红杏花白》、《咕噜咕噜的情歌》、《天空色蓝》 、《仰望平型关》 等等。

他有《仰望平型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桃花红杏花白》、《天蓝蓝》、《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吉祥安康》、《赶牲灵》、《想亲亲想在心眼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都是人们很喜欢的作品。

高保利的作品分别有:《吉祥安康 》、《桃花红杏花白》、《溜溜的情歌》、《 天蓝蓝》、《沟里都是信天游》、《幸福生活万年长》等歌曲。他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致敬。高保利(1976年9月13日-2021年2月24日),男,原生态歌手,中国男高音歌唱家,中国歌剧舞剧院独唱演员。

高保利的作品有:天蓝蓝,桃花红杏花白,我的山丹丹,想亲亲想在心眼上,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吉祥安康,在那东山顶上,一对对鸳鸯水上漂,二妮,那就是我的故乡等等。

法海事件的法师观点

明贤法师: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爱》

引言:娱乐界开始流行一首龚琳娜演唱的《法海你不懂爱》,引起了宗教界的高度关切。明贤法师在他的个人博客中发表了“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爱》”的署名文章,对娱乐界直接调侃宗教领袖发表了他的看法。北大禅学社、人大禅学社、天大禅学社、北大国学社等学生社团深度认同法师的看法,共同推荐给广大读者,以期待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进步!全文如下:

韩国一首《江南Style》的歌曲出名了,它让人放下心理隔阂由复杂而向简单中寻找快乐;龚琳娜的《法海你不懂爱》似乎也出名了,但她却是以调侃汉传佛教禅宗祖师级的宗教领袖--法海禅师作为噱头。而动辄以宗教领袖为戏谑对象来取宠大众的事,恐怕也只有在中国才能时时发生。

有人在默默忍辱,有人则有话要说。

佛弟子都知道,歌曲中的法海禅师,是一位佛教的真实历史人物。俗家时,他是大唐著名的宰相、大文豪裴休的独生儿子,因为夙具善根,考取翰林学士学位以后,向父母恳请出家求道,获双亲慈允才剃度出家。他拜当时湖南沩仰宗的开山祖师--沩山灵佑禅师为剃度师,成为一名清净行持的禅宗僧人。他刻苦修行,不辜负师长父母的期许,很快彻证禅法心髓,受师命往江苏方向弘法,后因缘和合到达镇江金山,因获地方信众的大力维护,始建金山江天禅寺,并迅速圆满功德。法海禅师,实为今天江苏镇江金山江天禅寺的开山祖师。从他开始,江南禅风一时闻名朝野,不光影响当代,其鼎盛的禅风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古来禅宗有“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F”的谚语,是说,在禅宗,最能打造善知识的大祖庭,长江上游有文殊院和宝光寺,都在四川;长江下游有金山寺和高F寺,都在江苏;又有“金山的腿子、高F的香”的谚语,是说,在长江下游的两大丛林中,金山江天禅寺的道风是以“腿子”出名的,如果没有双盘腿长坐的基本功,根本进不了寺院门;而高F寺的道风,则以坐香的时间长闻名于世,普通的一枝香,动辄好几个小时,虽然不讲究双盘坐,但如果没有久坐的工夫,也是不能进禅堂的。金山寺在禅宗的地位可想而知。

明末清初,因为历史及文化形式的影响,代表佛教特质的禅宗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时刻,长江下游的金山寺与高F寺力振颓风,涌现出大量的祖师级禅和子,从禅修系统的制度到方法,进行根本性的梳理,记录在《金山规约》和《高F规约》中,使唐代传承而来的禅宗法脉,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几乎可以说,自明末至当今,使汉传佛教禅宗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就来自江苏的金山江天禅寺,来自那位被调侃为“不懂爱”的法海禅师。

也许有人会说,一首通俗歌曲就引来这么多的批评,是否有些夸大其词了?但是,我们要问的是:一个社会的娱乐精神是否可以毫无底线?!

虽然我们处于娱乐至上的时代,可是有些必须尊重的道德及宗教伦理是不可以打破的。即便是比我们更早进入娱乐时代的欧美国家,在这方面也是极其慎重的。曾国藩有言:“乐不可极,以礼节之,以制吾性,以防吾淫”。克己复礼是中华民族一贯的美德。

中国社会正在热烈地迎接传统文化及宗教伦理的回归。据不完全统计,正式皈依佛教的信众多达数亿,还有更多的虽无形式上的皈依,但在内心非常亲近佛教的人士。这些人中,也不乏文化界的精英。而这样的一首无视宗教底线的歌曲,会严重伤害佛教信众的宗教情感。

一直以来,有损法师尊严的《白蛇传》风波尚未止息,龚琳娜的一曲《法海你不懂爱》又席卷而来,都直接针对佛教界最为敬重的祖师级领袖。佛教是慈悲宽容的,佛弟子总是在遭受强烈羞辱的时候,还能将面前的事件看做忍辱的修行。不过,佛教中还有护法众神,会承担起保护善良,惩治邪恶的护法使命。2012年,70后作家冯唐在香港出版编造辱骂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淫秽书籍,佛弟子们忍无可忍,行护法之责,开始奋力反击。

回顾中国历史,裴休、王梵志、苏东坡等名士,既是学贯古今的文化大家,又是著名的佛教护法居士。苏东坡与佛印禅师应机对答的故事,千百年来传为佳话。可见,中国文化并不缺乏灵动和活泼,但绝非将肆意妄为误读为幽默。对历史人物、特别是佛教历史上祖师级别的宗教领袖,必须要有一些敬畏之心。

自古圣贤教化民众追求幸福生活,都以“使俗人学君子”为大原则,以使社会良性发展的规则不被破坏,最忌“使君子学俗人”。因此,低俗的、缺乏道义的、诽谤他人的文字和思想是不能流行的。我想,进入现代社会,今天一定比古往更先进、更开明、更让人感受到希望,不会让过分流俗、过分无知的行为长期延续,经过时间的沉淀,必然将和谐与高雅置于社会道德的金字塔顶,成为影响大众、帮助大众的主流力量。

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意愿,还有很多人,也在这样期待!

明贤法师:还“法海”清白不是小题大做

拙作“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爱》”在凤凰网上发表以来,受到凤凰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对于持有相同观点的网友的力挺,深表感谢。而对于有些网友所谈到的不同意见,这里不妨再谈一谈。

总结一下,反对的意见不外有三点:一、此法海非彼法海;二、歌曲的取材来源于民间传说,该负责的不应是当代人;三、区区一首自娱自乐的小歌,何必小题大做。

关于第一点:此法海非彼法海

是否可以说,在《法海你不懂爱》中的“艺术法海”,与同名影射效果下佛教原型中的僧人身份、及法海禅师其人毫无关联?

“同名认知”成了这里的主要话题。

正如网友“素书堂主”说:

站在社会心理的角度说,歌者是以“不改名”并“用真名”的方式,而使用大众对于法海禅师的历史性“同名认知”,释放“僧、爱”等暧昧信号,来推动群众古今对照的“身份刺激”效应,获取群众响应。既用真名,而真名沿革又并非其他来源――歌中法海依据《白蛇传》法海,《白蛇传》法海依据金山寺法海,金山寺法海就是身为唐裴休宰相之子而出家成道的法海禅师,这段历史佛教没忘掉。不能以“爱”之名戏谑无底线(从影射实效方面说)。不能说,昨天借人钱,睡一晚以为人家忘了,今天就说没借钱,这叫不负责任。佛教对于法海禅师的历史,从来不需要借《白蛇传》去了解,所以从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到今天《法海你不懂爱》,佛弟子从来不会认同“彼此无关”之说。如果这段历史真的无法记忆,也无话可谈。而这段记忆,佛教从未遗忘过。

可见,大家还是认同,歌中的法海禅师与历史上的禅师是分不开的,同名的连带效应直接影响到僧众的根本形象。身为佛弟子,自己的祖师惨遭调侃,必是不会袖手旁观的。此事关系到,作为一门重要宗教的――佛教,在当前这个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佛弟子无心、也无力干预社会人士的娱乐嬉戏,但当一位功载千秋的禅门宗师也被“娱乐”时,一定会有一个声音说“不”。

关于第二点:歌曲的取材来源于民间传说,该负责的不应是当代人

我们不妨一起梳理一下关于“白娘子”的由来。

在历史上,法海禅师是苦行得道、深受地方民众敬仰的金山开山祖师,他公案众多,但从来没有拆散别人家庭的历史说法。史书中仅有一则驱赶咬伤人兽的白色蟒蛇进入长江的记载。想必,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正是由此而得到的灵感。

明末作家冯梦龙在创作《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的故事中,法海禅师是一位真正的有道高僧。但是,在后人演绎的地方戏剧《白蛇传》版本里,逐渐将法海禅师塑造成“破坏美好爱情的糊涂僧”。

这种对官本的篡改,与明清时期,封建礼教对人们心灵的禁锢而激起的反叛不无关联。随着人们所寄予的价值观的演变,“艺术的法海”所承载的价值观也一直在变,大多数艺术作品引夺了大众对于“法海禅师佛法意义”方面的知情权,并以讲唱戏曲等方式广泛传延,本色法海禅师的精神内涵被逐渐消解,并被冠以不同时代的大众意愿,仍用法海禅师实名,却拒绝了禅师真实的佛法意涵。

后来版本中,为了反衬爱情故事的冲击效果,法海禅师终于成为了“封建伪善”的全部代言人,这不仅出于简单的“反衬真善”目的,其中已多少杂糅了历来文化认知中,将世间情感与“佛教出离心”之间进行的人为对立。

但是否对立呢?佛教二真理(二谛――神圣、世俗)的和谐精神,在深度认同人世间的不圆满性时,铺开对于生命真谛的全面追求,“如来终不在天上成佛也”,佛教没有抛弃世间,“万丈红尘,是佛子立足处,也是转身处”,六祖说“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教的出离精神,是化解自我入世和出世矛盾的一种具体努力,佛弟子在这种内心张力的消解中前行,不可能形成如“艺术法海”般对于大众情感的强势干预。不只不干预,还时刻关心大众生命的安乐与否。

出离心,是在独立状态下进行“存在大反思”以后,才诞生的生命关注。这种负责任的关注同样面对所有人。如此重要的生命责任和反思,是宝贵而不该被调侃的!但不少文艺作品的“法海描述”,径直将其拉到了佛教精神的反面,是“不符合佛教精神的典范”,这是法海禅师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却被一直附着在法海禅师的名义上,这种扭曲现象是不应该继续的。法海禅师本不可能强势干预世间情感,何必非要用佛教形象来反衬情感的真善?何必非要将佛教僧人假定成为情感矛盾的制造者?

我们衷心希望还原法海禅师真正的佛教面貌。虽然影射与调侃不是由《法海你不懂爱》开始,但希望能够在此结束,这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我们不回避当代佛教界仍然存在的不足,但改良要有空间,还原历史则是重要的、大众共需的改良空间,否则,佛教进步的路会被人为堵死!

已经作古的人所犯的错误,和已经有一段历史的错误,不能成为今人将其延续的理由。错误虽然不是在这里开始,但我们探讨的是:在这里结束!

我们没有能力去涂抹一个民间故事在几百年来留下的印记,却可以选择尊重历史和事实,书写更好的未来。跟随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在宗教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还法海禅师一个清白。

明贤法师:蛇年注定是我们了解究竟真理的年份

金蛇之年到了。

蛇年,必将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希望之年!在佛教的传统教义中,历来将蛇作为成熟、特达、微妙智慧的代言者。蛇具有“烦恼”与“智慧”的两面。当人们尚未了解“贪、嗔、痴”之心的恼害作用时,大众日间的常用心,便难免被“烦恼毒蛇”所盘踞;但如果了解“贪、嗔、痴”心的负面作用时,烦恼毒蛇便立即转化为微妙智慧的“摩尼宝珠”,随所愿求,都能成满。

印度那烂陀寺方丈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说:“惑染意蓝空,皎洁若秋星,或如心蛇顶,所有摩尼珠,愿普世有情,证真速成佛。”虽然我们的心地难免被贪嗔痴影响,但对于真理的追求,就像秋天蓝色虚空掩映之下那毒蛇顶上的摩尼宝珠,它象皎洁夜空中的闪亮明星,满足所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虽然大众智慧难免有缺陷,但却能让普世大众都成就追求真理的所愿,这,就是蛇的非凡功德!佛教第二能仁龙树菩萨的项间光明中,便是表徵般若智慧的七只灵蛇,是无上智慧的代表。

也许正是因了蛇的这个特性,也预示着佛弟子们所遇到的与“蛇”有关的烦恼,必会随着众人对究竟真理的辨析和追求,而获得圆满的解决。

就在蛇年即将到来之际,诸多佛弟子通过某电视台的晚会,看到了调侃佛教禅宗祖师的那首“法海,你不懂爱”。就在数以万计网友们纷纷谴责作者和歌者无视佛教的神圣性时,他们再次打破娱乐底线,在随之而来的“金箍棒”中,佛弟子们又听到了无厘头插入的继续调侃佛教祖师的声音。

如果说第一首歌是因无知而调侃,那么第二首恐怕就是有意识的亵渎了。准确地说,这是一种拿捏历史误读之“虚”、而务今日戏谑之“实”的现象!其由法海禅师到观音菩萨、从《法海你不懂爱》到“法海懂爱”的持续操作过程中,我们看到一种步步紧逼的对佛教的戏谑和逼迫。以娱乐之名,将人们心目中珍藏的美善的佛教文化符号一个个毁灭殆尽。

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当龚琳娜女士回应所有对于这两首歌的质疑时,居然高举着“中国传统文化”这面旗帜。如果龚女士及其团队,坚持将这样的无底线娱乐标榜为“传播文化”的话,我们就有必要来认真解读一下被他们所戏谑的禅师及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构建方面所做的贡献。

“禅”对于中华文化的贡献,实在是无处不在的。禅虽常常不为我们所了解,却从未离开过我们!

钱穆先生在《六祖坛经大义》一文中说:“在后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两大伟人,对中国文化有其极大之影响,一为唐代禅宗六祖慧能,一为南宋儒家朱熹。自佛教传入中国,到唐代已历四百多年,在此四百多年中,求法翻经,派别纷歧。积存多了,须有如慧能其人者出来完成一番极大的消化工作。他主张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直截了当的当下直指。这一号召令人见性成佛,把过去学佛人对于文字书本那一重担子全部放下。如此的简易方法,使此下全体佛教徒,几乎全向禅宗一门,整个社会几乎全接受了禅宗的思想方法,和求学路径,把过去吃得太多太腻的全消化了。也可说,从慧能以下,乃能将外来佛教融入于中国文化中而正式成为中国的佛教。” 看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禅宗祖师的地位不该被轻易忽略、误解!而对于六祖大师、法海禅师及禅宗文化内涵的再重视,则无疑是文化自觉与中华文明复兴的重要标志!

理净法师说:“《法华经安乐行义》卷1云:‘若有菩萨行世俗忍,不治恶人,令其长恶败坏正法,此菩萨即是恶魔非菩萨也,亦复不得名声闻也!何以故?求世俗忍不能护法,外虽似忍,纯行魔业。菩萨若修大慈大悲,具足忍辱建立大乘及护众生,不得专执世俗忍也。何以故?若有菩萨将护恶人,不能治罚,令其长恶恼乱善人,败坏正法,此人实非菩萨,外现‘诈似’。常作是言:我行忍辱――其人命终,与诸恶人俱堕地狱。是故不得名为忍辱!’”

崇慈法师说:“当年太虚大师痛心疾首地教导我们所有佛弟子:决不要做‘哑羊僧’,而要做‘海潮音’、作‘狮子吼’!古圣贤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若对诋毁正法的现象无动于衷,我们能安心念佛吗?”

心廉法师说:“当前的佛教界,急需强烈的护法意识!”

网友“佛教观察”就《上世纪八十年代“思凡事件”的前前后后》一文谈到:“思凡事件发生在台湾解严之后的1988年到1989年间,既有时代的共业环境,使佛教处于由弱转强的阶段,也仰仗昭慧法师等人的挺身护法。这篇记叙20多年前台湾佛教护法组的文章,对于目前的大陆佛教走出围墙困境,颇具借鉴价值!”

我们迎来了一个护法新时代。

长久的隐忍与迁就,终于开始表达。从拙作《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爱”》、《还法海清白不是“小题大做”》写完,到金易明教授《向“娱乐无底线”说“不”》、《龚琳娜戏谑佛教跌破娱乐“道义”底线》,以及凤凰网华人佛教独家时评《龚琳娜戏谑佛教再“毁三观” 媒体难逃其咎》、《龚琳娜“毁三观”论战升级、水军浮现网友痛击》等系列文章,数百万网友参与了讨论,关于“道义”的声音,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同声共鸣,“文艺创作与传媒要有‘道义’考量,要谨守良知底线”成为众多网友的共识。

真诚地希望,有一天,龚女士与她的团队及其相关媒体,能够善用自己的艺术素养,善待传统文化,珍惜千百年来民族精英传承于我辈的生命滋养,回归到正面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来。

我们度过了一个失望之冬,迎来一个希望之春;送走了一个怀疑的季节,迎来一个信仰的季节;跨越一个无底线的时期,迎来一个有道义的时代!

世间一切的烦恼之火,终会化为菩提之清凉!

蛇年,注定是我们了解究竟真理、获得全面智慧的年份!

明贤法师:誓言“以法护法”戏谑不停 护法不止

以《法海你不懂爱》开始的戏谑佛教禅宗祖师事件,至今已一月有余。虽然包括佛教界在内的社会各界抗议之声不断,但当事者从未正面回应过大众的质疑。并且在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的推动之下,戏谑之声愈演愈烈。

《法海你不懂爱》播下的是一颗不良的种子,正如觉真法师所说:“唱的是爱,表现的是刺,吐出的是怨。在消费主义的商品社会里,爱,成了激动、冲动、私欲与排泄烦恼的代名词。”因为顺应了一些人的熏染恶习,连歌者本人也无法把控这一串习的蔓延。有网友说:“70后认为法海为了收妖而为难白蛇,80后认为法海喜欢白蛇而为难白蛇,90后认为法海喜欢许仙而为难白蛇。”任由此类串习肆意发展,必将导致的结果让人不安。

《楞伽经》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人类无法忽视种子串习的力量,因为,善的串习将影响一个人向善的方向调整,恶的串习将影响一个人向恶的方向倾斜,人类对于恶行的防范手段,往往滞后于恶行的发生,付出重大代价以后的反思,总是尴尬和沉重的!所以,中国文化很早就诞生了“防患于未然”的智慧,讲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显然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但这种精华却被大多人遗忘,乃至遗弃!

这样的情形,促使我们开始积极地思考及寻找更加有效的护法方式,用以改变当下戏谑圣贤的现实!

看来,掌握应机施教的护法方式,是新时代护法的关键所在。

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古人那段“以法护法”的名训。

在唐代道宣律师修行的净业寺天王殿上,悬挂着一块十分古旧的匾额,上书“以法护法”四个大字,此处的“以法”是指合乎时宜的正确方法,以此来强调顺应时节因缘选择适宜护法方式的重要性。

从中国佛教的历史看,护法一直有“显正”和“辟邪”二种方便。“显正”是正面开显大义,“辟邪”是反面破除非义。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矛盾,而是互为增上的助缘。遭遇不同事缘之时,应病施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随机应对,正确抉择,正是佛法大智慧的应用。

历代大德以各自不同的护法实践,对“以法护法”作出了功载千秋的不朽注释。

古印度龙树、提婆二大士,以不设“自立量”的方式,破而不立,以为道义作正名。

大唐盛世,佛教的教法体系初始完备,所出现的障难多半是对于佛法道理的不理解。因此,破除邪见以后,继而将道理讲明白,问难的对方也会接受。所以,此时的“以法护法”,侧重于积极“辟邪”,也是符合历史因缘的。

而唐以后的情况则不尽相同。

北宋时期,世风日下,严重影响佛教的正面形象。此时的护法重心,进一步落实到“辟邪”的功用。北宋张商英居士《护法论》的宋濂序说:“《护法论》不容弗作也!盖风气随世而迁故,奈何抵之、奈何斥之?世人观此论,可以悚然而思、惕然而省矣!”

明朝末年, 社会风气更是急转直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根本性的考验。以莲池大师、憨山大师、紫柏尊者、q益大师等四大师为代表的佛教力量,奋力挽救佛教及中国传统文化于狂澜,护法的重心更偏向于“辟邪”。q益大师云:“先展转纵夺以破外邪,后申立正义!”

民国时期,以西学东渐、五四运动、庙产兴学、世界大战等诸多社会事件为因缘,使本就羸弱的佛教更加岌岌可危,法师们纷纷寻求振兴佛教的应世良方,尤以“辟邪”的护法行动最为可圈可点。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太虚大师和守培法师。

太虚大师说:“要做狮子吼,发海潮音!不要做哑羊僧!”守培法师云:“平生最好是非辩,最恨是非秘不宣;明白是非如佛也,是非不别似茫然。是非混乱迷真理,颠倒是非误后贤;不到无是无非处,我终不把是非捐!”佛弟子不务是非,但也不惧是非。

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一个信息极度发达的时代。足不出户,便可将天下之事尽收眼底。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使得“坚守道义底线”成为权衡利益时一个重大的难题。在这既可以极端公正又可以极端偏斜的特殊共业环境中,佛教于世间的存在,早已不同于古人闭门自修便得以偏安求道的状态。正如太虚大师所说:“利害得失,既不能独享,也不能独免”。

这,也许正是佛教在当今社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现实状况的某种写照。

社会风气既已实难回避,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对!

此时,“辟邪”方法所产生的积极护法效应不容忽视。

圣严长老说:“对方已经不幸,切莫让他再制造更多的不幸!”放眼于人世间那五浊相争的巨大名利环境,这样胸怀的“护法”总让人倍感清凉、倍感暖意。慈悲当然是佛门不变的胸怀,辟邪的护法,本身已是无尽的慈悲。当代社会,面对恶性竞争行为对佛教名誉、形象所产生的矜伐,既要使佛门不受损,又要令恶行止得住,那该需要何等广大的悲愿和智慧的手眼?

星云法师说:“修行者什么都可以失去,唯有慈悲爱心不能舍弃;学佛什么都可以容忍,唯有毁佛谤教,不能姑息!” 昭慧法师在“思凡”事件的总结文字中提出:“‘显正’之外还需‘破邪’的积极性,权益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如果不去努力争取,对方能有任何改变吗?”。

都坎章法师说:“阻止社会的歪风邪气,那就是我的慈悲观!”

法藏法师云:“到相关电视台去‘严正表达关切’!”

文空法师说:“维护祖师尊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坚决向这样的娱乐无底线说‘不’。”

显然,面对宗教信仰自由与言论自由在公共领域内的界分,甚至需要积极争取,才能获得信教与不信教公民的相应尊重,才能真正实现和睦相处。

当《法海你不懂爱》这一戏谑佛教事件发生时,佛教界又一次面临新时代的护法抉择。有人提出侧重“显正”:做好自己就行了,戏谑佛教的事将会自然减少。而另外,也有更多人认为应重在“辟邪”:戏谑者全无对佛教和祖师的敬重之心,佛弟子有责任将其点醒并遏制其影响的蔓延。情势迫在眉睫,倾巢之下已无完卵,一己偏安,实难保全,故应重于破邪以应急。

如若反将“辟邪”的魄力和勇气误读为争讼和执着,势必纵容了戏谑者的侥幸心理,令其更加肆无忌惮,不知悔改。

白岩松说:“我们现在拥有全世界最高的道德期待,但是却拥有不断突破的道德底线。中国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心灵变革,所有的决策都要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人性是什么?人性就是我们都一样,既有好的东西也有不好的东西。关键看周围的东西是抑制我们的恶,还是抑制我们的善,而不是你是坏人我是好人!”

在“以法护法”原则的指导下,我们知道,对于这种拿捏历史误读之“虚”,而务当下调侃戏谑之“实”的行为,选择“一笑而过”和“听之任之”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令当事者不知收敛反思,令大众是非混淆,贻误后学。此类事件会反复地发生,而不可能“在这里结束”!

没有反思,就没有人性的复苏;没有争取,就没有道义的落实;

没有警醒,就没有人性的回归;没有提倡,就没有人性的关照!

任何一个民族,都必定有几座不可以被戏谑的神圣丰碑。周国平先生说:“世上一定有人的欲望不该亵渎的价值,我把那不可亵渎的价值称作神圣。”

为了这份神圣,有识之士们向戏谑行为提出抗诉。其实,佛弟子于自身无索无求,今日所争,只为大道。争道义反践踏,争礼节反颟顸,争底线反戏谑,争善待反调侃!面对有意编排的调侃戏谑,反对高调行恶,于天理、国法、人情,皆无不当之处。非但合理,而且道出了大众共同的心声。就佛弟子而言,这时的破邪,便是大爱――爱国、爱教。保护国粹文化即是爱国,保护敬畏之心即是爱教!

以法护法,应机设教,不是在“非善即恶、非你即我、非死即活”之间的刻板选择,而是回归人性、还原神圣的重要关怀。

“以法护法”的古训,世世代代的佛弟子都做出了属于自己那个时代的精彩诠释,从远古到未来,形成一座古今不移的护法长城。中华民族二千年的佛法精髓才得以薪火相传。“有我在便有佛法在”的无畏气概,一直震撼着各个时代四众弟子的心魄,形成洋溢在心间的信仰暖流――让灵魂有托,让生死有望,让信仰有空间,让生命有尊严!

我们迎来了一个“以法护法”的时代,更迎来了一个向所有戏谑佛教行为说“不”的新时代!

戏谑不停,护法不止!

不到无事无非日,我终不把是非捐!

愿社会各界携手同心,同愿同行!

转载申明:灵堂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