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缅怀 > 正文

父母过世了外嫁女可以回娘家祭拜吗?

2023-04-05 06:05:33  来源:网络   热度:55

一、父母过世了外嫁女可以回娘家祭拜吗?

明节是祭奠逝者的节日,出家的女儿,无论年龄多大,在这个日子里都可以回娘家,父母中有过世的自然可以烧纸祭祀,即使父母健在,也可以回娘家为爷爷奶奶、伯父伯母等亲人扫墓。这完全符合传统的风俗习惯,但做无妨。

二、追思纪念——上坟

20220317(静心而论1152):

        追思纪念――上坟

        上坟,俗称扫墓,是祭祀亡者的一种民间活动;各地各族具体时间不同,一般是在忌日、除夕、正月初三、正月十五、清明节、六月初一、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农历十月一日等一些传统重大节日(中秋除外),晚辈要准备祭祀用品(包括烟酒、馍、香、纸钱、鞭炮、花圈等),到已故族人坟前进行祭祀(也有家祭、遥祭等形式),以表示后辈人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我们当地较为普遍的祭祀方式,是到祖宗葬地(也就是在本村的坟地)举行,由家里的男人带领老婆孩子携祭品、香纸到坟前,摆放祭品、水酒,然后烧纸、焚香、奠酒、行礼,其间还压坟头纸、给祖先坟上添土,把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打、周边长得杂树、野草除掉,最后在坟土上面加一些新土,使整个墓地看上去干净、整洁、清爽,以示家族人丁兴旺;近些年由于环境保护,政府严禁燃放烟花爆竹,把这一项也取消了。

        至于在哪一天举行这项祭祀活动,是族人传承不知道多少年的风俗习惯,每年到了家族法定的这一天,不管多远多忙的家人们,都要集中到老家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而参加的人员有讲究,是这一族的男人和老婆孩子们,结过婚出门在外的闺女们,这一天不允许回娘家参加;尤其是谁家有当年刚结婚的新娘,或者是新添的孙辈孩儿,就要特别重视,有专门的说法。参加上坟仪式的新人,就要在祖宗坟前挂白纸的同时加挂一点红纸(个别地方的风俗),意思是告诉祖宗家里有人结婚又添新人了;对于刚出生的孩子,则要把小孩子放在筛子(家里的一种农用物品)里边,两个大人抬着“筛一筛”,寓意孩子一生无病无灾,平安健康成长(我们这里有的风俗)。

      我娘家那边的上坟时间是2月2日,而老公家这边是2月15日,我也要遵照世俗沿袭下来的老规矩,在每年的2月15日这一天,雷打不动跟随老公回去参加他们家族的祭拜仪式。

      每年这个时候回老家之前,我们都要做大量准备工作,买好多供品,分成几份,公婆一份、爷爷奶奶一份,还有祖宗老坟那一份,一一进行祭拜。首先在老公爷爷奶奶坟上上香、挂坟头纸、添新土,烧纸钱,磕头跪拜;其次是祭祀公公婆婆,最后才到家族的老坟上参加仪式。

        对于他们家的已故族人中,与公公婆婆(排行老五)、大伯父、大伯母和三伯母他们几个生前有交集,别的人就没见过面;但他们都是我老公的亲人,我也会给他们一样的追思纪念;只是不懂得那么多的讲究,对那些习俗有些懵懂无知;像今天嫂子所说的供香煮鸡蛋一事儿,要把鸡蛋皮去掉,寓意下辈孩子会生双眼皮,我就将信将疑,只有配合她们,入乡随俗。

        祭拜完小坟(老公的近门已故亲人埋葬的地方),接着去参加祖坟的祭拜仪式,这里是他们家祖祖辈辈的亡人歇息的地方,后人比较多,好多都不认识,因为一年中只有这一天回老家去;同族中所有的人按辈份列队排成几排,鞠躬参拜老祖宗,祈求祖宗保佑后世子孙平安健康。

        此时的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我们老家上坟的时候,大人都要一再交代要严肃,不能嬉戏玩闹,那样做显得对故去的亲人以示尊重;其实我们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进行的这些祭祀活动,都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对逝去的族人一种纪念,缅怀逝者,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美德,传承家族文明昌盛!

三、我的伯父散文

3月14日凌晨6:30左右,一场车祸意外地夺走了伯父的生命。在他被摔出很远,脑部、腿部受重伤后独自躺在宽宽的高速公路上时,有人远远地看见他曾试图抬头两次,手也轻微地动过,可是那时那刻,他的身边居然没有一个人!我的伯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是否不甘心如此离开?他是否有太多的留念?他是否舍弃不下他的儿、他的孙、他所有的亲人?

我的伯父,最终因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就这样带着对亲人的不舍、对生命的留念、对命运的不甘遗憾地离开了我们。他的意外离世让我们震惊;让我们悲痛万分、痛哭流涕;让我们陷入忧伤的氛围里。我90岁高龄的爷爷,在父亲扶持下,让他一定要挺住,才告诉他伯父过世的消息,可他还是当场就昏倒在地上;我的父亲,在为伯父写祭文的过程中泪流不止,停笔多次。我给他送午饭,他都没有胃口进食;我的哥哥,在我当晚赶到后,伤心地哭诉伯父的艰辛和对我们的关爱,他独自一人在房间嚎啕大哭;我的侄儿,从小跟伯父一起长大的孩子。在爷爷的遗像前一次次斟酒、一次次递烟时总是哭到哽咽......

伯父短暂的`一生,是勤劳坚毅、重情仗义的一生;是淡泊名利、金钱观念淡薄的一生。同时,也是坎坷而不幸的一生。他的一生是如此平凡,却又是在平凡中散发光辉的一生。

我的伯父,生于1948年7月12日,迄今享年67岁。少年时的伯父,聪明好学、勇敢勤劳,在那个吃树皮、米糠、野菜的艰难年代里,伯父作为家中的长子,除了帮父母做农活家务外,总是让弟妹们先吃饱了自己再吃,甚至自己经常是饿着肚子给弟妹们吃,为兄弟姊妹五人做了优秀的榜样。伯父12岁时,在他放牛的过程中,被抵角的水牛牛角在右腿上生生地刺穿了一个洞!那种疼痛是钻心的,伯父在床上昏迷了五天五夜,而我的奶奶也在床边守了五天五夜,哭了五天五夜。经过村里赤脚医生的治疗,当伯父在第六天悠悠醒来时,我的奶奶才破涕开颜。从此,伯父的腿上有了一个大大的疤痕,这个疤痕每到阴雨天的前夕,都会隐隐作痛。伯父说这个比天气预报还灵验呢!说这话时伯父总是笑着,可在他的笑容背后,我看到了他曾经的痛和坚强,我看到了他的乐观和淡定。

青年时期的伯父,是个充满青春活力、有抱负也很能干的人。他学医疗、开碾米机、搞文艺宣传,吹拉弹唱无所不会。他的精神和品质感召和鼓舞了弟弟妹妹们,致使他们也跟他一样:我父亲爱吹口琴和拉二胡;大姑姑会自己写词自己编自己唱;小姑姑也是唱歌的能手。唯有三叔因为年纪小,只能跟在哥哥姐姐的屁股后面跑和乐。伯父是兄弟姊妹学习的楷模和崇拜的对象,他的品性深深影响和感染着弟弟妹妹们,并指引着他们未来前行的方向。

壮年时期的伯父,手艺精干,他会绘制建筑图纸并建筑房子,会预算出整栋房子所需要原材料的数量和费用,会设计出房子整体的装修模式和风格。可以说在当时的建筑行业内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传艺带徒,徒弟不下20人,徒子徒孙如今已遍及湖北的每个角落。伯父在本地享有很高的行业声誉,为社会和乡里添砖加瓦,造福社会,不图回报。

晚年时期的伯父,在63岁时伯母病逝。伯父是个模范丈夫,只要在家,总是包揽一切家务。对妻子,总是宽容、细心而体贴。我的伯母生病的那几年,伯父几乎推辞了所有的活路,专心在医院照顾和伺候伯母。端屎端尿,宽衣解带,还经常背伯母从一楼到八楼来回往返。记得那一次我去普爱医院看伯母时,伯父偷偷地告诉我:“姑娘,我每次背你大妈,感觉她一次比一次轻,我的心里很难受,眼泪总是偷偷流。”听完伯父如此伤感而深情的话,我的眼眶湿润了,心里也是酸楚的。我的伯父,他是多么的坚强、多么的体贴、多么的细心啊!

人的生命是孤独的,人的生命也是脆弱的。晚年丧妻的伯父,孤独寂寞陪伴着他,坎坷的命运折磨着他,就连可怕的厄运也不放过他!

2013年8月,伯父因意外失足从十米高的建筑物上跌落下来,当时奄奄一息,经辗转送到武汉协和医院抢救才保住性命。那次事故,致使他全身肋骨均断裂,内脏、腿、锁骨、头颅都严重受伤。伯父在重症监护室挂氧抢救后昏迷了半个月才醒来,那段时间,我们大家的心都揪成一团,替他担忧与祈祷。从伯父住院到他出院前后五周的时间里,他与病魔作最顽强的抗争,与死神做最持久的拉锯战。一个多月的病床生活,展现了伯父钢铁般的意志,铁人般的精神,最后终于吓退了病魔,在九死中获得了新生。病好后的伯父,因腿安着钢板,行走不便,为了早日康复,他每天坐在椅子上,活动腿部不下两百次,坐着活动完了,又拄着拐杖在操场上来回走动,直到腿感觉酸麻为止。几个月的静养,伯父的体力恢复得很快。我所有的亲人们看到伯父这个样子,都从内心为他高兴和庆幸。我们都说伯父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谁料命运却是如此的不公,对一个如此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又是如此艰难存活下来的人,居然始终不放过。

清明节上坟时,伯父在奶奶的坟前磕头肃立,追怀奶奶的美德,又艰难地走到伯母的坟前扫墓怀妻,并说自己百年后要葬在这里陪伴伯母。仅仅走了这么一段路,他就说腿痛走不动了。哥哥让他歇下来,等他感觉好点才下山。那天,他在我家吃了两餐饭,谁料到,那居然是向我的家人最后告别的饭。在临出事的前一天,从没有在爷爷家吃过饭的他,竟然破天荒地要求爷爷做午饭给他吃。莫非人在离世之前真的有预兆?莫非他是在向90岁高龄的爷爷提前作最后的告别?

在火葬场的冰棺里,父亲默默地流着泪,抚摸着伯父的身体,轻擦着他嘴角的血迹,瞻仰着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脸上没有一丝痛苦,他走得很安详、很宁静......

我敬爱的伯父,他坚毅、和蔼、无私、体贴、慈祥,且有一副铮铮铁骨。他美好的品德永存,他高大的男子汉形象永远镌刻于我们心间。我们怀念他,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