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找陵墓 > 正文

安徽涡阳县的历史?

2023-01-07 05:00:45  来源:网络   热度:

安徽涡阳县的历史?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置郡县,涡阳故地分属铚和城父两县,皆属泗水郡。下城父聚在今县城附近。

西汉初,改泗水郡为沛郡,县境分属铚、城父、山桑(今曹市集北)、扶阳(在旧福宁镇附近)和汝阴县(今县南部)。铚、城父、山桑、扶阳四县属沛郡。汝阴县属汝南郡。东汉初,城父、山桑改属汝南郡。涡阳县境在沛郡与汝南郡交接处。

汉魏之际,曹操统一北方,县境属礁郡。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以礁为“先人旧郡”,称为瞧国。县境地接礁南。晋改谯国为礁郡,城父、山桑、铚等县皆属此郡。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将丹城并入临涣;十六年(596年),改涡阳县为淝水县;十八年(598年),将浚仪恢复为城父县,属亳州。隋炀帝大业初年,淝水县又改为山桑县,属谯郡。此时,县境分属城父、山桑、临涣、汝阴等县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山桑属谯州。

贞观十七年(643年)废谯州,割属亳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蒙城县。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从宿州割临涣,与谯、城父、邓、蒙城等县同属亳州,隶淮南东路。宋南渡后,县境属金。

绍兴十一年(1141年),和议成,以淮水中流划疆。金将蒙城改隶寿州。此时,县境分属颍、亳、宿、寿4州。

元朝统一中国,一度以民户稀少,并城父入谯县,后又复置,属亳州。

至元八年(1271年),从汴梁路分置归德府,下辖亳、宿两州。

至元三十年(1293年),分置汝宁府,下颖顾州。此时,蒙城属安丰路寿春府。上述3府均由“河南江北行中书省”统领。

明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从归德府划出宿州;三月,从汝宁府划出颍州,与蒙城县同属凤阳府,直隶南京。

弘治九年(1496年)十月,设义门巡检司。

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县境属“江南承宣布政使司”。

康熙六年(1667年),使左司为安徽布政使司。

雍正二年(1724年),将蒙城改属亳州;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府,亳州、蒙城同属颍州府。宿州属凤阳府。

辛亥革命后,取消府制,县境一度属淮泗道。后在颍州设立阜阳专署,辖涡阳县。

民国二十九年一月(1930年),为加强根据地建设,共产党成立涡北抗敌联合会,辖原涡阳下属8个区。

民国三十四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5年-1947年),为适应当时形势发展需要,共产党在县境北成立雪涡县,县境西设立涡亳县,县境南立涡阳县,县境东立宿蒙县,隶属皖北专员公署第三公署。

秦始皇陵墓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1.秦始皇兵马俑(发现地及时间:中国西安,1974年)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2200年前驾崩之前统一了中国,下令修建长城,对中国实行残酷统治。他当时唯一惧怕的是天帝的震怒。他为此下令修建一座庞大的陵墓,让8000名真人大小的彩绘武士守卫。有人说,秦始皇陵的顶部是玉石制成的,墓室内有流淌的水银组成的河流。经过了70多万劳工和工匠30多年的劳作,陵墓才得以竣工。其中许多人还被活活封闭在陵墓内,以免他们泄露有关财宝和人口的秘密。

尽管采取了上述种种措施,但盗墓者在秦始皇死后一直在寻找陵墓的踪迹,但个个无果而终,直到1974年农民挖井时才发现了墓址。不过,陵墓本身一直末被打开。根据最近的磁测结果,皇陵中有一座小山似的金银财宝。

秦始皇陵墓从建成至今就从没被遗忘过~

秦始皇陵地宫的秘密

秦兵马俑坑、秦铜车马坑、秦石铠甲坑等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发现与发掘,使全世界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人们为这伟大的历史奇迹惊叹,同时自然会把视线投向这伟大奇迹的母体??秦始皇陵地下宫殿。这将是一个更加神秘莫测,令人心驰神往的伟大奇迹。

秦始皇陵封土下的地宫距现地表深约30米。地宫的周围有近似方形的地下城垣。关于地宫内的情况,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司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也就是说,秦始皇陵地宫建筑犹如秦咸阳宫殿,内有百官位次,地宫屋顶砌筑了纹石和明珠像征日月星辰,地面还以水银像征百川江河。而且,这座埋藏着无数珍奇动物及物品的地宫中,还有用人鱼膏(据说是东海中的一种形似人的四脚鱼)做成的蜡烛永不熄灭地燃烧着,使地宫常年形同昼。为了防止盗墓贼进入,工匠在地宫内制作了神奇的机关暗弩,当盗墓贼一旦接近墓门,便暗箭齐发,将之射杀于墓外。

因为没有挖掘地宫,司马迁的描述还无法得到印证。不过,在1981年12月和1982年5月地质学家利用现代仪器对地宫进行的两次测试均证明,地宫内有强烈的汞异常反应,面积达1.2万平方米,略呈几何形分布。这证实了司马迁所说“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的记载。自秦兵马俑出土之后,经过多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十几年努力探寻,逐渐解开了秦始皇陵地下宫殿谜团的一部分。

根据考古调查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上穴近似方形。在距现地表2.7-4米深处发现了地下宫墙。宫墙东西宽392米,南北长460米,总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这样大的墓穴,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宫墙高和宽约为4米,用未经焙烧的砖坯砌成。宫墙的四面有门,东边发现5个,其余三连各有1个。封土下的地宫距现地表深约30米。放置棺椁的地方叫做玄宫,是地宫的核心,无疑是位于四面环绕宫墙的中心部位。

总之,这座神奇的地宫如同秦始皇生前的宫室一样,在地下王国内继续寄托着他“万世”的愿望。

秦始皇陵是否被盗

秦始皇陵以其规模宏伟、空前的厚葬而闻名。每位关心秦始皇陵的人都对它是否被盗十分关心。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看,每个朝代的末年都是最混乱的时期,群雄争霸,盗匪横行,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的状态。而此时正是盗墓者掘坟挖墓的大好时机,历代王朝的陵墓几乎都是在这个时候被盗的。

项羽对秦始皇陵的破坏

据史书记载,项羽带兵进入关中后,先杀了已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和秦王室贵族,然后把咸阳城内掳掠一空,最后一把火烧了咸阳城。接着,项羽又带兵来到秦始皇陵,命士兵挖掘始皇陵,将陵墓上下所能见到的东西统统运走。当时运东西的人有30万,30多天还没有运完,足见陵中珍宝之富。最后,项羽将不能过走的东西一把火烧了,大火烧了许多天。这可能是秦始皇陵最早和破坏最大的一次劫难。

项羽东撤后,关东的盗贼纷纷涌入秦始皇陵,传说捣毁陵内铜椁以取铜。再后来,传说有一个牧童在此放羊,羊走进了被乱军挖开的地下穴道,找不到了。牧童便拿了一个火把,进入墓穴中去找羊,结果失火,大火烧了90多天。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

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为了笼络人心,公元前195年,刘邦下令对秦始皇陵妥为保护,安排20户人家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秦代帝王陵墓,也都下令保护。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曾令临潼县保护和修整秦始皇陵。清朝的陕西巡抚毕沅,还曾为秦始皇陵立碑。

但是秦始皇陵埋藏丰富,必然会引起各种人物的觊觎。据记载,东汉末年赤眉起义军、魏晋后赵时期统治者石勒和石季龙、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等都盗掘过始皇陵墓。

地下宫殿可能没有被盗

已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下面地宫西墓道的耳室里。有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地宫普遭火焚和洗劫,如果真是这样,那墓道旁的随葬品应该首先遭到破坏。但铜车马出土前没有遭到火焚和其他人为破坏,这也为地宫没有被盗火烧做了一个旁证。十余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封土四周进行了细致的钻探工作,先后打了4万多个探孔。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四周均有4米厚的宫墙,宫墙还用砖包砌起来,并且找到了若干个通往地宫的甬道,发现甬道中的五花土并没有人为扰动破坏的迹象。只发现两个直径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盗洞,但这两个盗洞均远离地宫,尚未进入秦始皇陵地宫之内。此外,秦始皇陵地宫中存在大量水银的事实,更是其未遭到盗掘的有力证据。因为地宫一旦被盗,水银就会顺盗洞挥发掉。由上述理由可以推断,秦始皇陵地宫可能没有被盗。随着最新科技手段的运用,地宫是否被盗掘和焚毁的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

转载申明:灵堂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