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殡葬文化 > 正文

社戏中民俗的内容特点?

2023-03-16 08:48:1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社戏中民俗的内容特点?

1.绍兴的祭社,为行按照绍兴的民俗,农民在每年播种或收获的季节都要祭祀土地神,每家每户出钱请戏班子表演,一方面是作为拜神祈福的封建习俗,另一方面为作为娱乐大众的活动。社戏一般在庙台上临时搭建,一种是建于庙宇大殿前的天井内,另一种筑于庙门的水上舞台,或称“水台”,观众可坐在船上看戏。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课文中“我们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的意思了。

社戏的举办是为了让“天、地、人、神”之间和谐,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农村组织社戏的特点是自上而下,按照长幼尊卑的等级秩序安排剧目的目的是强化家族权威;将鬼神加入到农民思想中,有利于调节和管理农村事务。

二、社戏中的婚礼习俗

《社戏》中写道:“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归省了。”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归,女嫁也。《礼记·礼运》中“男有分,女有归”的意思是男子能娶妻,女子能嫁人。杜甫《新婚别》中也写道“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古人的封建思想认为女孩生下来是给以后的夫家养的,娘家是自己被寄养的家,而不是真正的家,所以女子出嫁叫做:归。“归”分为两种,一种是归宁,指出嫁女子回家看父母;另一种叫做归省,不限于出嫁女子回家探望父母。

三、社戏中的丧葬习俗

中国人历来讲究慎终追远,清明节扫墓的习俗传承至今,是生命力量最为悠久的民俗事象。《社戏》中出现的出嫁女儿在扫墓完毕后回家和母亲住几日中的“扫墓”是祭祀的一种民俗活动。中国的很多地方对扫墓都很有讲究,家中的男士在坟前摆放祭品、烧纸、焚香、奠酒、行礼;家中有人结婚也要去扫墓告诉祖先家中人丁兴旺。在封建思想当中,祭祀与孝道紧密结合的,后辈不给祖先扫墓,被视为不孝顺的人。

四、社戏中的等级观念

儒家治国的手段是深入人心的等级观念,重视阶级尊卑的三纲五常,用“礼”维护社会秩序,强调尊卑有序。在等级伦理下,个人只有言听计从,毫无公平正义可言。但是,鲁迅笔下的平桥村所展现的是理想中的故乡。《社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都年纪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太公,因为他们合村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而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平桥村是偏远的海边小村,较少受到世俗 的侵染,这里的人不讲究辈分高低,可以触犯长辈或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他们不受礼教的束缚,不分辈分高低,平桥村是一个作者追求的民主、和平、美好的故乡,这里摆脱了封建文化的禁锢,人與人之间相互关爱,和谐融洽。

二、传统艺术的特点是什么?现代艺术的特别又是什么?

传统艺术,现代主义是一个新的艺术创作观念和表现语言体系。它否定了传统艺术原则,不认为艺术的主要目标是由对客观事物的模仿和共性理想美的显现相结合,而是强调艺术主要是主观创造的产物,是个性表现的产物。因此,它在画面面貌上表现为强烈的个性形式和表现性。因此,在现代派艺术家的作品中,以客观对象为原型的作品往往鲜明表现出了作者的艺术加工,如简化、变形、夸张、分解、组合等;而从主观意趣出发的作品,则更多地具有抽象构成、几何化处理等特点。现代主义的作品由于强调通过形式的创新性、“陌生化”来彰显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因而一般较少使用主题性、情节性题材去表现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容,而多是通过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静物、风景等来创造具有视觉特点的艺术形象。

三、穆斯林的葬礼 是现代文学还是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的时代划分 :

现代,从1919到1949

当代,从1949年至今

《穆斯林的葬礼》是作家霍达90年代写的,当然属于当代。这本书获得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值得一看。

四、公关思想演变的各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公关思想演变的各个时期的特点就是每一个阶段的指导思想,包括五个方面:

(1)古代自发的“公共关系”。属于公共关系的自发状态。特点:首先是盲目性。其次是经验性。最后是低层性。古代的“公共关系”只能算是一种“准公关”、“类公关”。

(2)近代公共关系的萌芽。这时期实际上是一个反公众、反公关的时期。不过,当时巴纳姆等人运用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为组织进行宣传,已经具有了现代公关活动的萌芽。

(3)现代公共关系的开端。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任务的是被尊为“公共关系之父”的艾维·李。

艾维·李公布了一个《原则宣言》,《原则宣言》的提出,标志着公共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现代公共关系真正的开端。

艾维·李的公关实践,为日后公共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从事公关工作的原则是“公众必须迅速被告知”和“向公众说真话”,使公共关系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4)现代公共关系的成熟。美国学者爱德华·伯尼斯以其杰出的研究,成为公共关系学的创始人,使公共关系进入了科学化阶段。

(5)当代公共关系的普及。从20世纪30年以后,公共关系在美国获得了高速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公共关系的思想和实践也开始流入第三世界国家。

五、当代管理学说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管理的发展围绕三个因素:管理可容括范围里的人、财、物料。西方管理学的变化较为系统,最终提前演变成为以事务为核心、以人为包容要素的现代管理学,东方如中国、日本等在传统文化的架构上更集中于人的管理。

管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兴起阶段:二战后初期到1973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注重从概念体系上建立比较管理学的理论模式,着重研究如何把先进国家的管理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二)低潮阶段:1973年到70年代末。这一时期由于受世界性石油危机极其触发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使研究经费来源枯竭;还有由于比较管理学受当时流行的一般系统论的影响的启迪,而一般系统论的衰退,对比较管理理论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高潮阶段:80年代初—?。以四部管理著作:《Z理论》《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公司文化》《成功之路》为标志。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些与前两个阶段不同的特点:运用企业文化理论进行比较管理理论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对企业内部管理要素和方式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并探讨设计了分析内部管理要素的模型,试图为比较研究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科学的分析工具;研究重点由过去的以概念分析为主转向以实践为主,增加了研究成果的价值。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