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碑文 > 正文

钟繇的字?

2025-03-24 05:38:13  来源:网络   热度:49

一、钟繇的字?

钟繇(151-230)三国魏书家,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或作许昌人。历官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魏初为大理,迁相国。文帝即位,改廷尉,进封崇高乡侯,转平阳乡侯。明帝时封定陵侯,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卒谥成侯。工书法,书学曹喜、刘德昇、蔡邕。其正楷书法独步当时,自言精思学书三十年。所作秀美典雅,幽深无际。

他所处的正是隶楷错变的时代,正如元袁裒《总论书家》所谓:“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因此在他的真书中也带有浓厚的隶意。他的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醇古简静,富有一种自然质朴的意味。唐朝张怀瓘《书断》评曰:“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又云:“元常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钟繇在书法上是下过苦功的,尝自称:“吾精思书学三十年,坐与入语,以指就座边数步之地书之,卧则书于寝具,具为之穿。”可见其矢志专一的学习态度。有一次,他在当时一个著名书家韦诞家中看见一篇蔡邕论笔法的文章,苦求不得,至于捶胸吐血,曹操即以五灵丹救之。及诞死后,繇阴发其冢,始得之,书遂大进,可见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后人将其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二、钟繇的故事50字?

答:东汉末年,宦官弄权,董卓带兵进京,劫持皇帝及文武百官,把持朝政。公元196年,董卓死后,汉献帝在黄门侍郎钟繇等的救助下,逃出长安……钟繇为救汉献帝受伤,汉献帝将婢女葛乐儿赏赐给了他。钟繇潜心研究书法,尚有困惑,得曹操指点,寻找蔡邕之女蔡文姬,也是葛乐儿的师傅予以解惑。蔡文姬告之需得到蔡邕生前的《练笔秘笈》来参阅,书法才能更进一步。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钟繇派兵助曹,关中防守空虚。袁绍旧部郭援趁机联合匈奴、西凉兵马大举进攻长安……蔡文姬被掳去匈奴。钟繇智斗袁绍,让宫女在城楼上奏《葛天氏之乐》跳《葛天氏之舞》以壮军威。曹操得钟繇军马之助,率五千轻骑夜袭袁绍乌巢粮仓,大败袁绍。韦诞和钟繇把酒言欢,酒后把蔡邕的《练笔秘笈》拿给钟繇炫耀,第二天钟繇借书参阅,韦诞不肯借阅,直奔烛台而去。钟繇见韦诞真要烧秘笈,一口鲜血喷出,昏厥在地上,从此便疯了。韦诞得知曹操派人去匈奴把蔡文姬接了回来,想把秘笈据为己有,便起了歹意,派人要在文姬归汉的路上在其食物内下毒,谁想却害死了前来求见师傅的婢女葛乐儿。蔡文姬将秘笈要回交给钟繇,从此钟繇在柏林潜心练习书法,创立楷书。公元216年,曹操任钟繇为魏国相。曹操后立曹丕为太子,曹丕却要处置曹植,钟繇书写“君子”两字化解了他们兄弟之争。公元230年,钟繇病逝,享年80岁。自钟繇开始,楷书成为汉字通行规范,其书法造诣为后世敬仰,尊为“楷书之祖”。

三、钟繇结字特点?

钟繇的结字布局基本规律:一方面是把汉隶的蚕头燕尾和折笔等夸张笔法去掉,改进成圆润自然的笔法和结构,但同时保留汉隶偏扁的字型和某些交错灵动的造型,还保留着篆书、章草中的一些笔法结构。另一方面,是在画面布局上行距松字距紧,字间并不严格对齐,使得整体效果上,虽是楷书但并不呆板,尤其是字形变化随其自然,浑厚而灵动,质朴而优雅,姿态万千,妙趣横生。

四、钟繇二字怎么读?领略书法大家钟繇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书法大家为这门古老的艺术留下了瑰丽的作品。其中,钟繇堪称书法家中的传奇人物。他独特的书风与艺术风格,使他成为无数书法爱好者心目中的偶像。但对于普通人而言,钟繇二字究竟该怎么读,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钟繇生平简介

钟繇(501-566年),字为君伋,又称钟隐公。他出生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是南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自小便天资聪颖,诗文书画无不造诣。他一生从事书画创作,将隶书发展到了极致,成就卓著。而他的大草书更是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书风,影响深远。

钟繇二字的正确读音

对于钟繇二字的读音,历来存在不同说法。但根据权威记载,钟繇二字应该读作"钟繇"。其中"钟"字平声读音,后字"繇"读zhì(直)。

  • 正确读音:zhōng zhì
  • 错误读音:zhōng cù、zhōng huì
  • 钟繇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作为南朝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钟繇的书法作品凝聚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1. 隶书精工严谨,笔画端整有力。
    2. 草书大胆豪放,笔势遒劲,气韵雄浑。
    3. 章草书风骨遒爽,气度不凡。

    他更被后世誉为"书圣"和"草书之祖"。不论是龙飞凤舞的行书,还是雄浑遒劲的草书,都影响了后世书家的创作风格。如今我们在观赏钟繇的书法作品时,仍能深深地感受到他独特的艺术气质和书风魅力。

    感谢您阅读本篇文章。通过了解钟繇二字的读音以及他在书法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相信您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古代书法大家的丰富才华与艺术成就。让我们一同领略钟繇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五、楷书鼻祖钟繇的“繇”字的读音应是什么?

    "繇"本身是个多音字,因此,历来对钟繇的"繇"字读音,都争论不休。"繇"字的音义,主要有三:一、读yao同"徭"。古同"谣",歌谣。二、读you 古同"由",从,自。三、读zhou古同"籀",占卜的文辞。清代胡鸣玉之《订讹杂录·钟繇》云:"晋钟繇,字元常。繇音遥,取皋繇陈谟彰厥有常之 义。""《尚书·虞书·大禹谟》序:"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谟)》、《皋陶谟》、《益稷》。""矢厥谟"即"陈厥谟"。胡鸣玉订正 钟繇的读音,说明在清代或更早一些,大多数坊间俗读是读you(音由)的。明代萧良有、杨臣铮著《龙文鞭影》尤韵句有:"篆推史籀,隶善钟繇。邵瓜五色, 李橘千头。"即是明证。《龙文鞭影》是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因此影响自然是巨大的。但我更偏向钟繇之"繇",读作yao(音谣)。
    钟繇的繇怎么读--《中国钢笔书法》2011年05期

    六、王羲之临钟繇千字文是伪造的吗?

    谢邀。

    是不是伪造的,何人伪造的,我不知道。但是几个时间关系,可以理一下:钟繇生活在公元200年前后,王羲之生活在公元三百多年,千字文是公元500年前后才有的。而且千字文的早期版本就是从王羲之写过的字里面挑出一千个,用于启蒙教学,几经修改,有几个不同版本。也就是说,在钟繇和王羲之生活的年代还没有千字文,至少没有目前流行的这几个版本的千字文。在钟繇时代是不是有更为古老的千字文版本,我不知道。

    至于书法价值,还是不错的,可以学,但建议最好学圣教序,更为正宗。

    七、初学者能直接临钟繇的字吗?

    泻药

    钟繇确实不合适(对于想要深入学习书法的朋友,而不是喜欢写字的朋友),不仅钟繇不合适,起手就练楷书都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虽然现在很多人练字,左手多宝塔,右手九成宫,但包括很多所谓的书法教师在内,都没有想过为什么一定要直接从楷书练起。

    篆书的线条简单,清篆以前,起行收都一样,笔法几乎只有平动,结体平正匀称就行,对初学者多友好,为什么不从最简单的开始?何况行、草的线条,去掉提按起收,几乎就是篆书的,练练绝对有用,为啥不先练这个?

    即便先练楷书,其实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先练哪个,通常来说有两个选择:唐楷和魏碑。唐楷尚法,简单,容易上手但求变难,天花板比较低,稍微专业点的就不会选择去碰这个,会限制以后的发展;魏碑变化丰富,可供挖掘的内容有很多,但学起来也相对不容易些,另外魏碑的错别字比较多。

    以上,如果您只是想要写字写得好看点,那就当我没说。

    最后,钟繇的东西肯定都是后人仿的了,没毛病。

    有空帮我关一下猪,顺便点个赞呗,谢谢啦

    八、钟繇是谁的太傅?

    钟繇是曹睿的太傅,曹睿继位,升钟繇为太傅,封定陵侯,位极人臣。

    钟繇,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

    九、钟繇的女儿?

    钟繇没有女儿。

    钟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累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魏建立后,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时期,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

    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谥号“成”。

    十、钟繇的书法?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总之,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