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
一、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
故事一:元宵节的由来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的儿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更是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原来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朝中老臣以及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等到吕后病死后,所有吕后家族的人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吕后的侄子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一起商量彻底夺取刘氏江山。聚会密谋叛乱的事不小心传到刘氏宗室齐王刘襄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吕氏家族。他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一起设计杀了吕氏家族准备带头叛乱的吕禄,把 “诸吕之乱”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等到了西汉第7个皇帝汉武帝登基后,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等人向汉武帝提议修订历法。于是,在创建“太初历”时,就正式把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十年前的2008年6月,元宵节被选入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事二:破镜重圆
隋朝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故事三:关于元宵灯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故事四: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
二、与元宵节有关故事?
破镜重圆
隋朝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三、寒衣节的风俗?
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之一,上午准备好三种必不可少的供品饺子、五色纸、香箔,一家人吃完午饭后,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寒衣;也有不去坟烧寒衣的,十月初一这天,瞅着天快黑了,人们抓把土灰,在家门前撒一个灰圈,然后焚香上供,燃烧纸衣、冥币,祭奠先人。
四、有关与万圣节的鬼故事?
万圣节之恐怖南瓜 万圣节拿着南瓜灯,十二点还不回家的小孩子会被魔鬼带走哦! 城市里,不知何时跟起国外的潮流。
圣诞节,狂欢节……可以说国外的一些大节日我们都忙着跟风,觉得国外的就是时尚,根本不会意识到其中的意义。万圣节,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国外节日,其中却藏着为人不知的事情。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华仔在这天已经把该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天还没褪去光亮。邻居的几个跟他年纪相仿,差不多13岁左右的几个孩子都跑到他家,几个人围在桌边,叽叽喳喳的探讨着晚上的活动,说到激动处,还附带不少的肢体语言,引得现场哈哈大笑。今天晚上的节目,无非就是给他们一个疯狂到底的好机会,加上华仔的父母今晚公司都有各自的晚会参加,家里剩下他们几个孩子,个个都是一副不闹翻天不罢休的造势。“你们准备好了么?”在欢笑中,夜幕悄悄降临。带着魔鬼面具的华仔,对眼前的几个同伙问道,语气显然能听得出他内心兴奋与激动。“好。” 华仔带头,一声令下,几个小孩蜂拥而至的朝邻居家的门走去。华仔的家住在郊外,颇有原始森林的气息,只是夜间时分。在如此的氛围里,难免会有些阴沉的潮湿感。因为华仔的父母都是偏喜欢于美国郊外的那种原始环境,所以选择了这处类似于国外感觉的住处。小道上,每隔一小段路就摆放着一个南瓜灯,南瓜灯被掏空的里头放着一根冰冻过的蜡烛。冰冻过的蜡烛寿命可以拉长许多,为了蜡烛不被风吹灭,做南瓜灯的人还在南瓜灯的鼻孔,嘴巴和眼睛处贴上了一个灰色胶纸。在蜡烛的映照下,南瓜周围散发着黄色的亮光,而被贴上灰色胶纸的几处位置就显得格外暗沉的可怕,刚好映照了万圣节的诡异。“开门,开门,不给糖果就捣蛋。” 很快的,几个人就讨来了一大堆好吃的东西。华仔看着他们满意的表情心里似乎还不满意。一个邪恶的念头在脑里浮现,简单的讨要糖果已经不能满足他内心所想要的。他要去吓人,用这个万圣节的幌子偷偷溜进别人家里去吓人,他特意还做了一个空的南瓜能戴在头上的。但是这个大胆的提议很快被在场的其他伙伴给否定了。一来是他们都还是孩子,玩玩讨糖果也就差不多了。二来如果贸然的闯进别人家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万一发生了什么突发事件就处理不了,况且他们都还只是个孩子。众人不管华仔的理由再好,个个给的答案就是摇头晃脑的,不去。“算了,你们这些胆小鬼,你们不去,我自己去。” 华仔头也不回的走了,嘴里还不停的说一些让人火冒三丈的话语,其中有两个小孩耐不住性子,跟华仔一起风风火火的离开了现场。其他的几个倒是回家,时间也不早了,他们不想让家人担心。而华仔三个人并肩走着,选中一间屋内发着微弱灯光的房子下手,这个地方离华仔家里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距离,现场没有南瓜灯的照明显得分外鬼魅,冷清。他们绕到房子的后门,掉落一地的落叶,花架上凌乱的摆放的十几盆盆栽的花草已经枯萎,沧桑感十足,别有一番风味。华仔轻轻的碰了一下门上锈迹斑斑的锁,“咔拉”的一声,完全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锁打开。三个人前后抬脚的进入了屋里,屋内静悄悄的一片,如死一般的寂静。他们每走一步,心脏就巨大的跳动一下,相似屋内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他们的前进的步伐。走至客厅,刚才还闪动着微微灯光的蜡烛已经熄灭了。屋内的摆设很简单,透过落地窗的月光照亮,能看到客厅里,除了放在中间的茶桌跟放在距离不远处的电视机外,就是天花板上的图案能引起注意。天花板上横七竖八的被画上面目狰狞的各种小孩画作。与其说是画上去的,更不如直接说是被人活生生的放在上面。想法很不可思议,华仔心里的的确确是这么想的,不过,他没说出来。带着其他两人继续往二楼走去,就在他们刚踏上二楼的地板时。“咚~咚~咚~” 寂静的夜里,一声又一声低沉的钟声响起,犹如死亡的奏乐。三个人面面相觑的对望了一样,紧张的吞了吞口水:“要不,我们回去吧。” 其中的一个男孩终于提出的自己的想法,他不想在这样的氛围下再继续做吓人的事。照现场的气氛来看,初步估计还没吓到人,自己就已经被吓晕过去了。“不行,都到这里了。”华仔一句话就让那个提出建议的伙伴闭了嘴。沉闷的古老钟声终于停止,现场又恢复了原有的寂静。从十来步距离的房间里缓缓的传出了一首鬼曲:“妹妹背着洋娃娃 走到花园去看樱花 娃娃哭了叫妈妈 树上的小鸟在笑哈哈 娃娃啊娃娃 为什么哭呢……”莫名其妙的一阵恐惧感顿时涌上心头,直接撕扯着他的决心。透过门缝望进去,华仔看到一个身材大约有20来岁的女孩子,长发披肩的背对着自己坐着,手中一起一落的好像在缝制着什么东西。兴奋把之前的恐惧感统统给扫掉,期待着一会被吓人的那种恐惧的表情,华仔强忍住想笑的心情,一步步的移动至她的身后。一个类似球体的东西从她身前滚落到华仔的脚下,他赫然发现,一个小小的南瓜壳里,眼睛的空洞出居然是一双充满血色的人的眼眸,身后的两个小伙伴惊慌无比,第一反应的冲出了房间,迎面撞上一早就站在门外的人体。他的身体上,唯独没有头部。断开的地方不停的冒着血,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血腥气息。“呵呵呵呵~”女孩转过头来,少了眼珠子的眼孔黑洞洞的深邃,裂开笑的嘴唇上沾着滑落的血色。华仔头戴着南瓜壳,一直定格在做出要吓人的姿势,他已经不会动了,心脏的停止注定他为自己做出愚蠢的行为画上一个句号。华仔的父母回到家中已经是早上7点,屋里多了一个惟妙惟肖的南瓜人头,唯独不见他们的儿子。虽然有点长,但还是很不错的,我在鬼姐姐鬼故事找的,你可以自己去网站上看,那里有个万圣节鬼故事的专题。五、与清明节有关的成语故事?
和清明节有关的词语: 凄惋 纷纷 不朽 严肃 忙碌 拥挤 想念 发芽 先烈 庄重 万分 绿野 家眷 情景 游人九泉 凄冷 安葬 飞花 永垂不朽 黯然神 伤九原可 作墓木已 拱自掘坟 墓哀鸿遍 野悲痛 欲绝冢中 枯骨扫墓 望丧哀毁 骨立披麻 戴孝柴毁 骨立一抔 黄土黯然 失色哀而不伤含苞 欲放悲不 自胜直言 不讳放火 烧山太平 盛世不讳 之朝墓木 拱矣杨柳 依依万古长青 朗朗乾坤 春和景明 生死离别 政通人和 国泰民安
六、与元宵节有关的诗词或故事?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故事: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七、晋文公介子推与寒衣节的由来?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是个忠孝两全的人,晋文公在逃亡的时候遇到过介子推,晋文公向介子推表明自己的身份之后,想讨点饭吃,介子推家里也是很穷,没有粮食可以资助皇帝,就把自己的肉割下来,让晋文公先将就着充饥,晋文公也就记住介子推。
没过多久晋文公回到自己的国家,并成了晋国的皇帝,于是他就想到介子推,他一定要想尽办法报答介子推,于是找人去介子推的家里请介子推出山,但是介子推并不愿意,反而带着母亲去山里居住,晋文公就觉得自己的礼仪不够,就亲自去请介子推。
没想到介子推竟因为不想做官而不给晋文公见面,一直躲在山里,晋文公也想把介子推找出来也是束手无策,有人就给晋文公献计,放火烧山介子推一定会出来,他是个大孝子不可能会让母亲受委屈,于是就采取这个办法,没想到的是烧到最后介子推也没出来。
晋文公派人进入寻找,在一颗大树旁边找到母子二人的尸体,晋文公觉得自己亲手害死自己的恩公,实在是自己做的不对,于是命令全国上下,在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吃饭只能吃凉的,慢慢的也就有了寒食节这一习俗,随着时间发展,寒食节也就成清明节。
八、寒衣节北方的风俗?
寒衣节的习俗主要有送寒衣、吃面条、穿冬衣和试取暖等。
寒衣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相传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北方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寒衣节的习俗具体表现如下:
1,送寒衣
既然叫做寒衣节,送寒衣当然是这天最重要的民俗了。
准备供品一般是在上午,水果饺子素酒等等,再就是买些香烛、冥币、金银箔纸备用。
到了下午或傍晚时分,就可以去祭祖了。在墓前点燃香烛,摆放供品,向先人敬拜三鞠躬,然后把冥衣、纸钱等放在火盆里烧掉。烧纸时要注意风向和安全,避免引起火灾。烧完后再次向先人敬拜三鞠躬,表示告别。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洗衣服,以示清洁。
2,吃面条
寒衣节吃面的习俗由来已久。面条象征长寿,吃面条表示祈求长命百岁。同时也表示对亡者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们在阴间也能安享天年。
吃面条的方式有多种,有的地方吃素面条,有的地方吃肉汤面条,有的地方吃油泼面条。不过都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把面条剪断或咬断,否则就是不吉利的。
3,穿冬衣
旧时候,寒衣节这天是换季的日子,当母亲的会把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穿上。
这样既能防止感冒,又能体现母爱和家庭温暖。现在虽然不用穿棉衣了,但是也要注意增减衣服,适应气候变化。寒衣节后气温会逐渐下降,要多穿些保暖的衣服。
4,试取暖
寒衣节后天气会越来越冷,所以人们会在这一天试取暖。有的地方会生火堆,在火堆旁边烤火取暖,并且唱歌跳舞。有的地方会用炭火炉子,在炉子上煮茶或者煮饺子。饺子是寒衣节的传统食物之一,象征着团圆和温暖。
拓展延伸
寒衣节的忌讳
1,寒衣节忌谈婚论嫁
寒衣节是祭祀先祖的日子,不适合婚嫁喜庆的气氛。如果在这一天谈论婚事,可能会引起先人不满,影响婚姻的顺利。例如,如果你在寒衣节当天收到了求婚的戒指,最好不要马上答应,而是等到第二天再表达你的心意。
2,寒衣节忌乔迁
寒衣节在道路两边收寒衣的亡人,会跟随乔迁的路人一路到家,对新宅不利。如果在这一天搬家,可能会带来不好的运气,影响家庭的安宁。例如,如果你在寒衣节当天搬进了新房子,可能会遇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家具移动、电器故障、门窗自动开关等。
3,寒衣节忌逗留野外
寒衣节当天阴气重,忌讳身体羸弱者长时间在野外逗留。如果在这一天去郊游、野营、爬山等,可能会感染风寒或遭遇不测。例如,如果你在寒衣节当天去了森林公园,可能会遇到一些危险的动物、植物或人物,或者迷路、受伤等。
4,寒衣节忌晾晒衣服
寒衣节不要把衣服晾晒在阳台或院子里,因为这样会让亡灵误以为是给他们准备的寒衣,从而附着在衣服上。如果穿上这样的衣服,可能会招惹灾祸或疾病。例如,如果你在寒衣节当天把你的外套晾晒在阳台上,可能会感觉身上冷飕飕的,或者出现皮肤过敏、发烧等症状。
九、与乞巧节有关的故事或传说的名称?
乞巧节的故事或传说有很多,其中最流传的一个是关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1。相传,牛郎是天上王母的蓬莱山上的牛倌,他拥有一头会变化成人样的老牛。织女是天上的仙女,擅长编织美丽的布匹。
一天,牛郎在外面放牛时,遇到了织女,他们彼此相爱,结为夫妻。但是,王母发现了织女离开了天界并与人类结婚,十分愤怒,将织女带回了天宫。
牛郎十分心碎,他的老牛告诉他,要让他用老牛的皮肚,剖开一条道路,把天地分隔开来,才能够与织女团聚。
牛郎和老牛用尽全力,终于开了一条天河,牛郎和织女得以相见相拥。
为了不再被王母分开,他们被赋予了变成一对星星的命运,牛郎成为织女星旁的牵牛星,每年七月七日,牛郎和织女就可以在银河上相会一次。
十、元宵节的有关故事?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等,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民间也流传着不少关于元宵节的故事,相传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但刘盈生性懦弱,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刘盈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刘氏宗室因惧怕吕后的残暴,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密谋夺取刘氏江山。此事被刘氏宗室齐王刘襄知道后,刘襄决定起兵讨伐诸吕。平乱之后,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下令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