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闽南风俗文化?
一、漳州闽南风俗文化?
1、中元普渡,普渡时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金,祭拜无子嗣的孤魂野鬼。
2、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俗称尾牙。闽南商家们会准备丰富的东西会犒赏给员工们。
3、饮食上吃肉多用猪、羊、鸡、鸭、鹅或野禽野兽,少用牛肉,羊肉则用之进补。
4、忌以手巾、扇子、剪刀、雨伞赠人。
二、闽南风俗文化有哪些?
闽南文化习俗:
1、服饰习俗
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人们的服饰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其中,闽南服饰中独具特色的是惠安女服饰,其最大特点是“衣短露脐,引人注目”。有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惠安女传统服饰的牲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此外,目前尚保留的民众有穿木屐、妇女、儿童戴手镯、脚镯等。
2、建筑习俗
建筑与百姓安居紧密相连,因此,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民间风俗。如建房前择定方向,选择黄道吉日动土及上梁祭、落成祭等礼俗,如动土前要选黄道吉日,并设案摆猪头三牲供品,焚香燃烛,燃放爆竹,拜神灵祭土地,俗称动土祭或奠基祭。仪式后,用丰富的酒菜款待建房的师傅,此外,还有木门槛上钉竹板、择地凿井觅甘泉等习俗。
3、结婚习俗
闽南的婚姻礼俗,自古以来遵循汉族传统的周礼“六礼”的基本程序进行,即纳采(即求婚)、问名(即女姓氏)、纳吉(定婚丧嫁娶)、纳征(婚成送礼物)、请期(通知婚期)、亲迎(迎娶)。其中,特别注重“迎娶”这一道习俗。新娘一般在婚后第四日回娘家省亲,称“做客”、“归字”。“做客”必须当日返回婆家,到家时又必须是天黑,俗话为“暗冥摸,生干埔”。意即这样做就会生男孩。
4、寿诞礼俗
旧时由于生活和卫生环境等因素,人们能活到50岁就被认为是长寿了。所以闽南民俗从50周岁开始逢十做寿(有些地方从60周岁才开始做寿),也有提前一年或推迟一年做寿的(即逢9或11做寿的)。一般在寿堂上悬灯张彩,正中贴一金字“寿”字或寿星图,两旁挂寿联,寿星着新衣或寿衣正坐高堂,接受儿张的拜祝。寿宴是做寿的重要内容。一般在寿庆日的中午或晚上大宴宾客,在菜肴中必有一道“猪脚线面”的菜,这是取猪脚意强壮,线面寿长的吉利。
三、闽南地理对风俗文化的影响?
闽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丰富,以种水稻为主,人们喜吃米饭
四、闽南文化风俗特点与传承
闽南文化风俗特点
闽南地区位于福建省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背景。闽南文化风俗独具特色,代表着闽南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闽南文化风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宗教信仰:闽南地区的居民普遍信奉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这种信仰体系深深影响了闽南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庙宇和祭祀活动在闽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方言语言:闽南话是闽南地区的独特方言,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话不仅是闽南人民日常交流的语言工具,也是他们表达情感、传播文化的载体。
- 饮食习惯:闽南地区的饮食以海鲜和米饭为主,以清淡、鲜嫩、爽滑而著称。福建的土楼饭、八宝饭、扁肉、糖水等也是闽南饮食文化的代表。
- 传统艺术:闽南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如闽南音乐、闽南曲艺和闽南舞蹈等。这些艺术形式以表演形式传承至今,成为闽南文化的瑰宝。
- 节日庆典:闽南地区的节日庆典活动丰富多彩,如庙会、花灯节、龙船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闽南人民的喜庆和勇敢精神,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文化元素。
闽南文化风俗的传承
闽南文化风俗凝聚了闽南地区人民多代人的智慧和心血,是他们与时俱进、保留传统的结晶。为了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风俗,闽南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 文化教育:闽南地区加强了对闽南文化风俗的教育,通过学校、社区、博物馆等场所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闽南文化。
- 文化保护:闽南地区重视闽南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建立了一批闽南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和闽南文化研究机构。同时,加强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护闽南文化不被侵蚀。
- 推广宣传:闽南地区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打造了一批具有闽南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文化品牌。同时,通过网络、互联网和传媒等渠道,向更广大的人群传播闽南文化,增强了文化的影响力。
- 民俗活动:闽南地区举办各类民俗活动,如庙会、农民画展览、传统音乐演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激发了闽南地区人民对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闽南地区的风俗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精神,是闽南人民的瑰宝。通过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风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珍惜自己的家乡文化,同时也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感谢您阅读这篇关于闽南文化风俗的文章,希望您通过这篇文章更好地了解闽南地区的独特文化魅力,体验其独特的风俗习惯,为我们的家乡文化保护和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五、闽南对联风俗?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2.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3.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横批:喜气盈门
4.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六、闽南的风俗?
筅尘日 即年终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筅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清洁干净
蒸碗糕 “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
七、闽南春节风俗?
闽南春节习俗:
1、筅尘日:即年终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筅尘”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清洁干净,以便能清清爽爽过个年。
2、蒸碗糕:“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
3、贴春联:除夕,人们将家里所有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取下,再贴上崭新的春联。而贴春联在有些地区一般是由家里的男子来贴。如此一来,家里变得崭新喜气了起来。
4、敬天公: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
5、开正:除夕之夜,家里团聚在一起“打边炉”吃团圆饭,家里的长辈会先给家里的小孩发红包,然后是跳火群。
6、贺正: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
八、闽南嫁女风俗?
闽南地区的嫁女风俗因地区、家庭和个人情况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定亲:男女双方家长见面,商量婚姻事宜,并确定婚期。
2. 聘礼: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送上聘礼,表示诚意。
3. 迎亲:在婚期当天,男方家庭前往女方家庭迎娶新娘。
4. 过门:新娘到达男方家庭后,进行过门仪式,正式成为男方家庭的一员。
5. 婚宴:男方家庭举办婚宴,宴请亲朋好友。
6. 回门:新婚夫妇在婚后几天内返回女方家庭,拜访女方亲友。
需要注意的是,闽南地区的嫁女风俗可能因地区、家庭和个人情况而异,以上仅是一般情况。
九、闽南风俗?
1、闽南普渡,普渡时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金、放鞭炮。菜肴类里不能有带锋利边缘贝壳的海鲜,有则要剥去贝壳再煮菜。
2、尾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为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动俗称尾牙。闽南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这天,商家们为感谢土地公一年的照顾,会准备丰富的祭品来酬谢土地公,而祭拜完的东西会犒赏给员工们。
3、饮食上吃肉多用猪、羊、鸡、鸭、鹅或野禽野兽,少用牛肉,羊肉则用之进补。
4、忌以手巾、扇子、剪刀、雨伞赠人。
十、闽南地理环境对风俗文化的影响?
闽南属山地丘陵地区,只有少量的河口冲击平原,导致了闽南人大多外出务工生存,养成了不怕吃亏,敢于奋斗,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由于闽南是沿海地区,隔海峡与台湾相望,民俗风俗与台湾相似,大海是每一代海边人敬畏的,所以有很多关于海神与妈祖的海洋文化,闽南人依海而生,又靠海而生,他们热情好客,勤奋勇敢,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