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盛后人?
一、杨继盛后人?
杨继盛后裔杨晨光
杨继盛(1516年6月16日-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朝中期著名谏臣。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律吕。后官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有《杨忠愍文集》。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杨忠愍”。后人以其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
二、杨继盛父亲?
杨继盛的父亲杨富曾任兵部员外郞,但一直处理不好家中妻妾的关系,这使得杨继盛从小倍受艰辛,不过他天生好学,杨继盛在自著年谱中说:“癸未年,八岁。夏即善牧牛,或宿于场园,或宿于瓜铺,虽家人不之知,久亦不甚寻也。至秋,有老儒揖容之美,闻吟诵之声,心甚爱之,归而告于兄,欲从读书。兄曰:‘若年幼,焉用此?’予曰:‘年幼能牧牛,乃不能读书耶?’又告于父,始得入里塾从师矣。
三、就义诗杨继盛译文?
就义诗
明 · 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译文
浩然正气当还于太空,丹心永存可照耀千秋万代。 我这一生因未能报国而遗憾,留下忠魂仍要除害报国来补偿。
四、杨继盛死劾严嵩原文?
《请诛贼臣疏》
"臣孤直罪臣,蒙天地恩,超擢不次。夙夜祗惧,思图报称,盖未有急于请诛贼臣者也。方今外贼惟俺答,内贼惟严嵩,未有内贼不去,而可除外贼者。
去年春雷久不声,占曰“大臣专政”。冬日下有赤色,占曰“下有叛臣”。又四方地震,日月交食。臣以为灾皆嵩致,请以嵩十大罪为陛下陈之。
高皇帝罢丞相,设立殿阁之臣,备顾问视制草而已,嵩乃俨然以丞相自居。凡府部题覆,先面白而后草奏。百官请命,奔走直房如市。无丞相名,而有丞相权。天下知有嵩,不知有陛下。是坏祖宗之成法。大罪一也。 陛下用一人,嵩曰“我荐也”;斥一人,曰“此非我所亲,故罢之”。陛下宥一人,嵩曰“我救也”;罚一人,曰“此得罪于我,故报之”。
伺陛下喜怒以恣威福。群臣感嵩甚于感陛下,畏嵩甚于畏陛下。是窃君上之大权。大罪二也。 陛下有善政,嵩必令世蕃告人曰“主上不及此,我议而成之”。又以所进揭帖刊刻行世,名曰嘉靖疏议,欲天下以陛下之善尽归于嵩。是掩君上之治功。大罪三也。 陛下令嵩司票拟,盖其职也。嵩何取而令子世蕃代拟,又何取而约诸义子赵文华辈群聚而代拟。题疏方上,天语已传。如沈炼劾嵩疏,陛下以命吕本,本即潜送世蕃所,令其拟上。是嵩以臣而窃君之权,世蕃复以子而盗父之柄,故京师有“大丞相、小丞相”之谣。是纵奸子之僭窃。大罪四也。 严效忠、严鹄,乳臭子耳,未尝一涉行伍。
嵩先令效忠冒两广功,授锦衣所镇抚矣。效忠以病告,鹄袭兄职。又冒琼州功,擢千户。以故总督欧阳必进躐掌工部,总兵陈圭洊统后府,巡按黄如桂亦骤亚太仆。既藉私党以官其子孙,又因子孙以拔其私党。是冒朝廷之军功。大罪五也。 逆鸾先已下狱论罪,贿世蕃三千金,荐为大将。鸾冒擒哈舟儿功,世蕃亦得增秩。嵩父子自夸能荐鸾矣,及知陛下有疑鸾心,复互相排诋,以泯前迹。鸾勾贼,而嵩、世蕃复勾鸾。是引背逆之奸臣。大罪六也。 前俺答深入,击其惰归,此一大机也。
兵部尚书丁汝夔问计于嵩,嵩戒无战。及汝夔逮治,嵩复以论救绐之。汝夔临死大呼曰:“嵩悮我。”是悮国家之军机。大罪七也。 郎中徐学诗劾嵩革任矣,复欲斥其兄中书舍人应丰。给事厉汝进劾嵩谪典史矣,复以考察令吏部削其籍。内外之臣,被中伤者何可胜计。是专黜陟之大柄。大罪八也。 凡文武迁擢,不论可否,但衡金之多寡而畀之。将弁惟贿嵩,不得不朘削士卒;有司惟贿嵩,不得不掊克百姓。士卒失所,百姓流离,毒遍海内。
臣恐今日之患不在境外而在域中。是失天下之人心。大罪九也。 自嵩用事,风俗大变。贿赂者荐及盗跖,疏拙者黜逮夷、齐。守法度者为迂疏,巧弥缝者为才能。励节介者为矫激,善奔走者为练事。自古风俗之坏,未有甚于今日者。盖嵩好利,天下皆尚贪。嵩好谀,天下皆尚谄。源之弗洁,流何以澄。是敝天下之风俗。大罪十也。
嵩有是十罪,而又济之以五奸。知左右侍从之能察意旨也,厚贿结纳。凡陛下言动举措,莫不报嵩。是陛下之左右皆贼嵩之间谍也。以通政司之主出纳也,用赵文华为使。凡有疏至,先送嵩阅竟,然后入御。王宗茂劾嵩之章停五日乃上,故嵩得展转遮饰。是陛下之喉舌乃贼嵩之鹰犬也。畏厂卫之缉访也,令子世蕃结为婚姻。
陛下试诘嵩诸孙之妇,皆谁氏乎?是陛下之爪牙皆贼嵩之瓜葛也。畏科道之多言也,进士非其私属,不得预中书、行人选。推官、知县非通贿,不得预给事、御史选。既选之后,入则杯酒结欢,出则馈相属。所有爱憎,授之论刺。
历俸五六年,无所建白,即擢京卿。诸臣忍负国家,不敢忤权臣。是陛下之耳目皆贼嵩之奴隶也。科道虽入笼络,而部寺中或有如徐学诗之辈亦可惧也,令子世蕃择其有才望者,罗置门下。凡有事欲行者,先令报嵩,预为布置,连络蟠结,深根固蒂,各部堂司大半皆其羽翼。是陛下之臣工皆贼嵩之心膂也。
陛下奈何爱一贼臣,而忍百万苍生陷于涂炭哉。 至如大学士徐阶蒙陛下特擢,乃亦每事依违,不敢持正,不可不谓之负国也。
愿陛下听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问裕、景二王,或询诸阁臣。重则置宪,轻则勒致仕。内贼既去,外贼自除。虽俺答亦必畏陛下圣断,不战而丧胆矣。"
五、古代读书励志故事杨继盛?
杨继盛七岁失母,少年时好学不倦,嘉靖二十六年,三十一岁的杨继盛考中举人。杨继盛的父亲杨富对儿子考中举人并不满意,他认为杨继盛应该“做大官,有声誉”,而不是“中举人,无作为”。杨继盛做官后,清正廉洁,不畏权贵,在兵部武选清吏司担任员外郎职位,负责兵部的武官选用和军事后勤等事务。他利用自己的职务,对浪费和贪污行为进行了纠正,并向朝廷提出了许多关于军务和边防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采纳和重视。
然而,杨继盛的改革措施触动了权贵的利益,他们纷纷排挤他。最终,杨继盛被贬为狄道典史,并因与贬谪地的地方官发生冲突而被害身亡。杨继盛的死引起了广泛的哀悼和怀念,人们将他视为一位正直、勇敢、清廉的官员和学者。他的著作《杨椒山先生弹劾》也成为历史上的名篇之一。
六、开国皇帝登基时的祭文?
先皇骤崩,归于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遗命,属以伦序,入奉宗祧。
内外文武群臣及耆老军民,合词劝进,至于再三,辞拒弗获,谨于今时祗告天地,即皇帝位。
深思付托之重,实切兢业之怀,惟我皇侄大行皇帝,运抚盈成,业承熙洽。
兹欲兴适致治,必当革故鼎新。
事皆率由乎旧章,亦以敬承夫先志。
自惟凉德,尚赖亲贤,共图新治。其以明年为XX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所有合行事宜,条列于后钦此!
七、登泰山古诗注音版杨继盛?
fēng yún yī jǔ dào tiān guān , kuài yì shēng píng yǒu cǐ guān 。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wàn gǔ qí zhōu yān jiǔ diǎn , wǔ gēng cāng hǎi rì sān gān 。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xiàng lái jǐng chù fāng zhī ài , jīn hòu cháo jū yì jué kuān 。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xiào pāi hóng yá yǒng xīn zuò , mǎn kōng shēng hè xià gāo hán 。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八、给爷爷的祭文?
爷爷你在那边过的还好吧,我们很想你
九、言志诗原文及翻译杨继盛写的?
原文: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翻译:辛苦读书四十年,渴望做清官,希望之后能够平步青云、一展抱负,作者独爱名,不喜钱财。
十、饱尝艰辛的杨继盛故事主要内容?
杨继盛虽然官职未过五品,他明知嘉靖皇帝性格残暴,喜怒无常,常常因为小事小错就对臣下或身边之人实施重罚;明知严嵩作为首辅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杀害忠臣。
杨继盛面对道义,他却在精神上筑起铁肩,承天下道义,把死看得很轻,他憎恨邪恶的人与事如同仇敌一样。杨继盛在六年短暂仕途中他做了两件名垂千古、震动朝野的大事:
一是谏阻开马市,二是冒死弹劾奸相严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