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找陵墓 > 正文

齐桓公的墓?

2023-01-16 04:14:44  来源:网络   热度:

齐桓公的墓?

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历经了83个朝代,500多个帝王。这其中有许多称得上是名垂青史的著名帝王,他们的墓也是被考古界不断的挖掘和考察,一些著名的王陵,比如秦始皇陵等,更是被人所关注。

然而,从古至今,也有许多帝王都找不到陵墓。很多帝王死后都不知道埋在了哪里,这其中,最被人关注的五大帝王墓,到目前仍然是一座都找不到,成为考古界的迷。

临淄齐桓公墓冢

目前,中国历史上最受人关注的仍未确认帝王墓分别是明朝的建文帝墓、元朝始祖成吉思汗墓、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墓、春秋五霸之一楚武王墓以及西楚霸王项羽墓。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在位期间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

管仲、鲍叔牙之后,齐桓公重用奸臣竖刁和易牙,晚年病重时,几个儿子都想夺位,相互厮杀根本不管他。竖刁和易牙假意保护小白,把他关进一间小黑屋里。时间一长,把他给忘了,也没有人给他送吃的喝的,结果被活活饿死了。

死后的齐桓公埋在了哪里?至今还是个迷,有人说在现在的山东淄博临淄东边,大大小小分布着几十个幕冢,被称为“齐王陵”,其中的“二王冢”就是齐桓公墓和齐景公墓。那么,二王冢究竟是不是有齐桓公的墓呢?

临淄二王冢

淄博被称为齐文化发祥地,是齐国故都。在现今淄博临淄的东边,有大大小小几十座幕冢。其中以四王冢、二王冢为主要幕冢群为核心的,被称为“齐陵”。

四王冢在临淄城东南、牛山之东,位于淄博市和潍坊市的交界处,东西排列着4座高大的墓冢。经过专家的考证,四王冢即田齐威王、齐宣王、齐愍王、齐襄王四个国君的陵墓。其墓方基圆顶,均匀排列,耸立在山坡上,显得异常醒目。

二王冢位于临淄城东南、齐陵镇郑家沟村西南的鼎足山上。鼎足山因紫金山、牛首岗、菟头山呈三足鼎立而得名,二王冢坐落在三山中间,东西并列,方基圆顶,气势雄伟。其中西冢墓长约190米,似有三层,逐层收缩,圆坟顶高约12米,东冢圆坟较西冢矮。

有人称,二王冢里面埋的是齐桓公和齐景公。《史记·齐太公世家》引《皇览》曰:“景公冢与桓公冢同处。”唐《元和郡县志》载:“桓公冢东旧有祠,魏武帝(曹操)所立。宋《太平寰宇记》谓“桓公冢在鼎足山上”。

此外,《水经注》、《礼记》、《齐记补遗》、《山东通制》、顾炎武的《四王冢记》都对此有明确记载,这两座高大的陵墓为齐桓公与齐景公之墓。

1984年,山东省考古研究所依据二王冢与四王冢的规模、形制和所在地理位置,联系田齐王族世系与古代帝王葬制进行了详细的稽考,认为史籍的记载可能有误,二王冢墓主应是田齐侯剡、田齐桓公午。虽有相同的称谓,可姜氏“齐桓公”登基时间比田氏“齐桓公”整整早了300年。或许正是这相同的称谓,加上许多具体的原因,使后人将事迹不可同日而语、生活年代相差300余年的两位齐桓公混作一谈。

另外,齐景公已被专家认定为东周殉马坑拱卫的陵墓主人,位于齐故城临淄东北角河崖头村一带,墓中600匹战马的殉马坑,相当震撼。而此地距鼎足山有20里之遥。此外,临淄南部边界地区至今没有发现姜齐国君墓地的迹象。而从二王冢“上圆下方”的封土形制,也可以推断出它形成于战国,而不是春秋的姜齐桓公、景公。

1988年1月,二王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桓公墓究竟在哪

虽然二王冢不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墓,但二王冢在齐国的故土上已经矗立二千余年。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古人的伟绩寄予了深厚的感情。毕竟这块土地上的纷踏马蹄曾威震八方,毕竟在几千年前这里是最具盛名的东方之珠。

临淄当地曾有传说,齐桓公的墓极有可能是在二王冢向南望去的那些无名的墓冢里。这个传说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历代帝王将相都有很多虚设的坟墓,称为“虚冢”,用来乱人耳目,以防被盗。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就是以这种方式来防盗的。

如果此等传说是真的,那么向南望去的这一带有文物出土的无名古墓到底哪一座才是齐桓公的墓呢?

中国五大帝王墓之一,齐桓公墓到底在哪里?

临淄齐桓公墓冢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在位期间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

管仲、鲍叔牙之后,齐桓公重用奸臣竖刁和易牙,晚年病重时,几个儿子都想夺位,相互厮杀根本不管他。竖刁和易牙假意保护小白,把他关进一间小黑屋里。时间一长,把他给忘了,也没有人给他送吃的喝的,结果被活活饿死了。

死后的齐桓公埋在了哪里?至今还是个迷,有人说在现在的山东淄博临淄东边,大大小小分布着几十个幕冢,被称为“齐王陵”,其中的“二王冢”就是齐桓公墓和齐景公墓。那么,二王冢究竟是不是有齐桓公的墓呢?

临淄二王冢

淄博被称为齐文化发祥地,是齐国故都。在现今淄博临淄的东边,有大大小小几十座幕冢。其中以四王冢、二王冢为主要幕冢群为核心的,被称为“齐陵”。

四王冢在临淄城东南、牛山之东,位于淄博市和潍坊市的交界处,东西排列着4座高大的墓冢。经过专家的考证,四王冢即田齐威王、齐宣王、齐愍王、齐襄王四个国君的陵墓。其墓方基圆顶,均匀排列,耸立在山坡上,显得异常醒目。

二王冢位于临淄城东南、齐陵镇郑家沟村西南的鼎足山上。鼎足山因紫金山、牛首岗、菟头山呈三足鼎立而得名,二王冢坐落在三山中间,东西并列,方基圆顶,气势雄伟。其中西冢墓长约190米,似有三层,逐层收缩,圆坟顶高约12米,东冢圆坟较西冢矮。

有人称,二王冢里面埋的是齐桓公和齐景公。《史记・齐太公世家》引《皇览》曰:“景公冢与桓公冢同处。”唐《元和郡县志》载:“桓公冢东旧有祠,魏武帝(曹操)所立。宋《太平寰宇记》谓“桓公冢在鼎足山上”。

此外,《水经注》、《礼记》、《齐记补遗》、《山东通制》、顾炎武的《四王冢记》都对此有明确记载,这两座高大的陵墓为齐桓公与齐景公之墓。

1984年,山东省考古研究所依据二王冢与四王冢的规模、形制和所在地理位置,联系田齐王族世系与古代帝王葬制进行了详细的稽考,认为史籍的记载可能有误,二王冢墓主应是田齐侯剡、田齐桓公午。虽有相同的称谓,可姜氏“齐桓公”登基时间比田氏“齐桓公”整整早了300年。或许正是这相同的称谓,加上许多具体的原因,使后人将事迹不可同日而语、生活年代相差300余年的两位齐桓公混作一谈。

另外,齐景公已被专家认定为东周殉马坑拱卫的陵墓主人,位于齐故城临淄东北角河崖头村一带,墓中600匹战马的殉马坑,相当震撼。而此地距鼎足山有20里之遥。此外,临淄南部边界地区至今没有发现姜齐国君墓地的迹象。而从二王冢“上圆下方”的封土形制,也可以推断出它形成于战国,而不是春秋的姜齐桓公、景公。

1988年1月,二王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桓公墓究竟在哪

虽然二王冢不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墓,但二王冢在齐国的故土上已经矗立二千余年。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古人的伟绩寄予了深厚的感情。毕竟这块土地上的纷踏马蹄曾威震八方,毕竟在几千年前这里是最具盛名的东方之珠。

临淄当地曾有传说,齐桓公的墓极有可能是在二王冢向南望去的那些无名的墓冢里。这个传说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历代帝王将相都有很多虚设的坟墓,称为“虚冢”,用来乱人耳目,以防被盗。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就是以这种方式来防盗的。

如果此等传说是真的,那么向南望去的这一带有文物出土的无名古墓到底哪一座才是齐桓公的墓呢?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