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祭祀 > 正文

苏轼 妻子?

2025-04-26 07:16:03  来源:网络   热度:158

一、苏轼 妻子?

苏轼一生有过三次婚姻,分别是王弗、王闰之和王朝云,第一任妻子王弗就是苏轼《江城子》悼念的亡妻王氏: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土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则是王弗堂妹,去世后苏轼作《祭亡妻同安君》:维元祐八年,岁次癸酉,八月丙午朔,初二日丁未,具位苏轼,谨以家馔酒果,致奠于亡妻同安郡君王氏二十七娘之灵。呜呼!昔通义君,没不待年。嗣为兄弟,莫如君贤。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从我南行,菽水欣然。汤沐两郡,喜不见颜。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王闰之是陪伴苏轼时间最长的。

最后就是王朝云,苏轼曾纂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朝云即王朝云,即是苏轼第三任妻子。

二、苏轼几个妻子?

苏轼有3个妻子

妻子。王弗,聪慧谦谨,知书达礼,十六岁时与年方十九的苏轼成婚,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说略微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妻子。王闰之,王弗堂妹,王弗逝去三年后嫁给苏轼。苏轼五十八岁时逝世,得年四十六。王闰之出嫁之前,家中称其“二十七娘”。性格温和,知足惜福。 

侍妾。王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伎。但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苏东坡因而爱幸之,纳为常侍。她陪伴苏轼度过仕途不顺的岁月,卒于绍圣三年,得年三十四。

三、苏轼有几个妻子,苏轼的妻子是谁?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妻妾,第一个是原配夫人王弗,王弗是大家闺秀,既有学问,又有见识,能够纠正苏轼背书时的错误。

第二任妻子是王弗的堂妹王润之,王润之很会过日子,精打细算,陪伴苏轼度过了乌台诗案。

第三个是苏轼的妾,叫王朝云,

四、苏轼有几个妻子?

三个

苏轼有三个老婆分别为:

1、妻子。王弗,聪慧谦谨,知书达礼,十六岁时与年方十九的苏轼成婚,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说略微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2、妻子。王闰之,王弗堂妹,王弗逝去三年后嫁给苏轼。苏轼五十八岁时逝世,得年四十六。王闰之出嫁之前,家中称其“二十七娘”。性格温和,知足惜福。

3、侍妾。王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伎。但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苏东坡因而爱幸之,纳为常侍。她陪伴苏轼度过仕途不顺的岁月,卒于绍圣三年,得年三十四。

五、苏轼有过几个妻子?

3个

苏轼只有3个妻妾,第一任妻子王弗,是苏轼最爱的一位,可惜早逝。第二任妻子是王闰之,因为王弗去世,孩子尚且年幼,考虑到不愿意让孩子受到苦难,于是选择了王弗的堂妹。第三任是侍妾王朝云,跟随苏轼的时间最早,当她十二岁就成为苏轼的侍女,十八岁时成为侍妾。

六、苏轼的妻子是?

苏轼的妻子

王闰之

王闰之(1048—1093),女,北宋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第二任妻子。苏轼第一任妻子是王弗。王闰之出嫁之前,家中称其“二十七娘”。性格温和,知足惜福。

七、苏轼与妻子对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以忘怀。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八、朱元璋祭祀泰山文?

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封泰山。并立碑记之。

立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御制,碑高6.55米,宽1.56米,厚0.57米。碑文正书9行,满行43字,共226字。书法端庄严谨。今碑首行缺“磅礴东海”4字,第2行缺“山于”2字。碑有首而无题额,龟座高1.2米、宽1.87米、长3.4米,立于岱庙天贶殿院西南。

碑文:皇帝制曰:磅礴东海之西,中国之东,参穹灵秀,生同天地,形势巍然。古帝王登之,观沧海,察地利,以安民生。祝曰:泰山于敬则致,于礼则宜。自唐始加神之封号,历代相因至今。囊者元君失驭,海内鼎沸,生民涂炭。予起布衣,承上天后土之命,百神阴佑,削平暴乱,正位称职,当奉天地,享鬼神,以依时统一人民,法当式古,今寰宇既清,特修祀仪。

因神有历代封号,予起寒微,详之再三,畏不敢效。盖神与穹同始,灵镇一方,其来不知岁月几何。神之所以灵,人莫能测,其职受命于上天后土,为人君者,何敢预焉?惧不敢加号,特以东岳之神名其名,依时祭神,唯神鉴之。

九、祭祀文的写法?

祭祀文,是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它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 祭文的格式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格式内容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   尚飨! 祭文称呼  对父亲称呼:故显考(姓氏)公讳(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男 女自称孝女   对母亲称呼:故显妣(本姓)母(母姓)氏老孺人 男自称不孝男 女自称不孝女   对岳父称呼:故岳考(岳父姓)公讳(岳父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婿   对岳母称呼:故岳妣(妻姓)母(岳母姓)氏老孺人 自称孝婿   注:其余各类祭文都要灵活应用,并非死板而不变动。文前两奠三献不必写出,由颂文之人念过为是。(文毕亦然)。   文前:1、上香   2、奠嚼(酒)   3、献馔(zhuan)(肉)   4、献羹(geng)(饭)   5、献帛(钱)   文毕:1、叩首   2、叩首   3、叩首。礼毕平身退位。

十、苏轼死后日本谁给他祭祀?

苏轼死后,日本没有人祭祀他,因为哪时候的日本还处于动乱之中,日本人根本不知道他的价值

一周热门